理由:本书以茶馆为主线讲述了近百年间北京城被历史碾过的种种细节痕迹,而一旦把这种变化与这10几年间的电商、外卖、滴滴变化摆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科技(其实还有上层建筑)究竟在怎样支配和影响历史的发展脉络并且重塑人们的生活。那明天到底又会怎样?历史显然并没像福山预测的那样终结于制度本身的进化,但它会终结于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飞跃发展吗? 8.王小妮 著名诗人、作家 《这是不是个人》
作者:(意)普里莫·莱维 理由:唯有亲历者才可能写出那些切骨入肉的细节和念头,在极端状态下的麻木和顽强残存着的本能。不断地触底的人性界限,关于偷窃,关于尊严,关于轻松,关于友善,这些简单的概念在奥斯维辛都要重新界定。直到最后,到发现已经没有德国人了,还是不能克制地害怕,到真正解救后终于发觉:人性的丧失和恢复的速度,居然同样迅速。 9.熊培云 南开大学副教授 《局外人》
作者:(法)加缪 理由:我确定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中短篇小说。我在这部小说里读到了一种透彻骨髓的、仿佛没有自己也没有方向的慈悲。主人翁默尔索的人生态度是——我怎样活都可以,你们高兴就好。如果你们觉得我不应该活,那也就遂你们的意吧。真的没关系,但我得强调一点,这个世界是荒谬的。 10.何帆 大法官 《艾希曼在耶路沙冷》
作者:(美)汉娜·阿伦特 理由:1960年,atv,以色列特工在阿根廷绑架了曾将数百万犹太人送进毒气室的前纳粹官员阿道夫·艾希曼。艾希曼被秘密送到以色列接受公开审判。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得知庭审消息后,主动向《纽约客》杂志请缨,赶到以色列旁听此案,并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后汇集成此书。阿伦特当时的报道,处于两面不讨好状态,她既质疑了审判的程序正当性,又将艾希曼的罪行从屠杀犹太人提升到“反人类”高度。在她眼中,邪恶本身并不如希特勒那般狂暴,“平庸的恶”可以平凡无奇地展现在任何人身上,作用却不亚于任何血腥屠夫。 11.李琦 北京日出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 《西班牙旅行笔记》
作者:林达 理由:这本书400页左右,以游记方式展现西班牙历史、文化、政治,我已经看了两遍了。大约十年前,看过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漫不经心地打开,一唱三叹地合上。从那以后,atv直播,对林达的书再不敢轻慢。 拿到《西班牙旅行笔记》,虽未焚香沐手,却也相当郑重其事,端坐书桌前,一盏茶,一支笔,一豆灯,一卷书,很快便“入戏”了,手不释卷,直至凌晨3点。 林达的游记,从来就不是记游,而是以地名为索引,来回顾历史。林达写史,也从来不以重现往事为终极目的。读过他的若干本作品后,大致能拎出其中贯穿的共同脉络——发现历史的理性,不说对与错,只讲所以然,今天的发生,就是明天的历史,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在当下每一个事件面前,如何决策?历史给了我们镜鉴,林达带着我们去发现。 12.张向东 700bike创始人兼CEO 《历史的教训》
作者:(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 理由:用半个世纪写出煌煌巨著《世界文明史》的格兰特,作为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写就的一部小书,章节从地球、生物学、种族、性格、道德、战争、宗教等意想不到的纬度解析历史,很多观点很伤害人,比如:只有经济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人才渴望平等…对道德的看法更是……看完查资料才发现大人物也推荐过……创业算个什么大事,人生哪有难题,读一小节都觉得气象万千,胸无沟壑。 13.肖恩大侠 华盖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 《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
作者:黄道炫,陈铁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