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情况是,LCD 屏幕有货,但是货源紧张,因为供应链方面的调整,产能受到了影响,涨价在情理之中,但至少给钱还能拿到货。而 OLED 屏幕则是另外的光景,三星和 LG Display 作为 OLED 屏幕目前的主要供应商,产能完全跟不上现今市场的需求,而且传闻中苹果的下一代 iPhone 会用上 OLED 屏幕,这占据了三星非常大部分的产能,所以目前 OLED 屏幕市场就出现了给钱也拿不到货的情况。手机小屏幕面板是这么个情况,电视用的大屏幕面板也好不到哪里去,2016 年第三季度以来,55 英寸以下的各种尺寸电视面板价格都有小幅度的上涨。 可以看到,与手机密切相关的内存,闪存以及屏幕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出现了一波涨价潮,而这种涨价趋势已经延续到了 2017 年的第一季度,甚至可能全年。在这种的情况下,供应链端的涨价传导到消费电子产品的涨价只是时间问题。综合来看,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的内存闪存以及屏幕涨价幅度从一成到三成不等,整体加起来的价格并不少。
屏幕闪存内存三大件之外,包括手机芯片、指纹识别模块和影像传感器等等元器件在明年的供货都不会很乐观。以手机高端芯片为例,今年制程工艺从 14nm 跨入 10nm,产能和良品率也会受限,诸如骁龙 835 这类旗舰芯片也不会敞开供应。 涨价的逻辑在哪里? 不光是北上广深的房价在涨,也不光是电子产品的元器件价格看涨。从 2016 年开始,包括金线、铜材、铝材、纸张、PCB 板等原材料价格几经上涨。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硅晶圆,它是硅半导体电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可以说是整个消费电子产业的基础材料。包括环球晶圆、台胜科等台湾硅晶圆厂,崇越等硅晶圆代理商,及欧美硅晶圆厂如 SUMCO、信越等,陆续与半导体厂完成 2017 年硅晶圆议价及签订新合约。合约价涨了约 10%。20 nm 以下制程高阶硅晶圆原本合约均价约 120 美元,2017 年第一季已调涨 10 美元至 130 美元左右,即便如此,包括台积电、联电、力晶、南亚科等,均接受硅晶圆厂调涨价格。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硅晶圆的涨价背后是 8 年来首次季度大涨,在此之前,硅晶圆产业并不景气,在 2015 年前后跌入谷底,产能过剩,价格低迷。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硅晶圆涨价,是对之前跌势的补偿和回调。 产业调整有时候就像钟摆一样,会经历从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到产能不足价格上涨的摇摆,但始终无法精确地保证供需平衡。除了市场因素之外,去年日本熊本两次地震,台南地震这样的天灾也对手机屏幕和摄像头元件供应产生了影响。再加上芯片制程工艺从 14nm 转向 10nm,闪存从 2D-NAND 转向 3D-NAND,甚至像是金士顿生产内存的 DRAM 产线被 3D-NAND 霸占,这种技术升级阶段必定会以产能下降和良品率低作为代价。 此外,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有一定幅度的贬值,这就对多种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原材料进口产生不利因素,换算成的人民币价格会上涨。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 2017 年 1 月前后的一波此起彼伏的涨价潮。 关于涨价这个话题,爱范儿(微信号:ifanr)问了某国内手机厂商市场部员工两个问题:1,今年你们的手机会涨价吧?2,整个手机行业也都这样吧?得到的回应分别是简单的“嗯”和“对”。
2016 年手机市场是国产手机崛起的一年,以往三星和苹果瓜分手机市场绝大部分利润的格局被打破,三星 Note7 爆炸这样的黑天鹅事件更是给了国产手机的机会。以 2016 年第三季度的智能手机行业利润分配为例,苹果独占 91%,OPPO、vivo 和华为各占 2.0% 左右,其他的厂商能保证不亏钱就不错了。 这位国产智能手机业内人士认为,也正是中国手机厂商掀起的关于手机的军备竞赛造成的巨大需求,超过了上游供应链的生产能力。2013 年,主流旗舰手机的内存是 2GB,2014 年就到了 3GB,2015 年 4GB,2016 年 6GB,今年就是 8GB 了,事实上上游供应链的建厂速度是跟不上国产手机厂商的需求的,刚好,OPPO、vivo 和华为这些厂商并不差钱,并不会像乐视那样长时间欠款,一般都是现金要货,买方强需求和强现金流,卖方产能不足货源被抢,自然就形成了涨价的卖方市场。 除了手机会涨,其他产品也会涨 如果去看下京东关于固态硬盘和内存条的价格走势的话,就会发现他们的价格是如此地坚挺,看不到有价格下降的趋势。
以京东上卖得最好的入门级内存条和固态硬盘为例,其中固态硬盘是最近陡涨,从 309 元直接涨到 399 元。
内存条则是全年看涨,从 129 元一路涨到 209 元。也就是说,PC DIY 市场价格行情也非常不乐观。 至于电视,之前坚持低价销售的乐视电视和小米电视,在去年末也悄悄地涨了一轮。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