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付费,多在语音类服务产品中。如语音合成技术,提供个性化音色的服务,将声音商品化。“用户愿意花钱购买特定的声音,我们提供合成系统,可应用在电台类的阅读产品中”。 2)流量经营,主要指与中移动合作的灵犀语音助手、集成在电视系统的语音助手等,在用户的语音交互过程中,推荐广告、游戏、应用下载等。 3)硬件销售。此前,我们已经看到讯飞与京东合作的叮咚音箱案例,科大讯飞做为控股方,二者共同制定销售规划,收益采取合并报表的方式。胡郁介绍,更多类的硬件产品会陆续上市,包括手机硬件、玩具,电视机顶盒、车载产品等。 在硬件销售业务中,讯飞将采取品牌标杆与经销商合作两种模式,“因为行业里的大多数产品交互体验并不好,推自己的品牌的产品在于树立标杆”,据胡郁介绍,近期推出的小蛋机器人两个月销量已经超过10万套。 就业务目标而言,胡郁并没有透露许多具体数值,但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目标的维度。 1)短期内,销售收入快速增加,最近三年实现每年翻番增长; 2)生态方面,建立上万家的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产品,将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模块、模组、甚至是服务,推广至更广泛的地区,以人工智能平台的方式带动智能硬件业务的发展要; 4)用户连接量,直接触及到10亿用户,现在输入法有超过1亿的月活,今年要实现2亿。 三、技术横切 两端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实际意义还在于落地产品,在面向行业应用与消费者业务两类不同模式中存在很大差异。科大讯飞作为市场的早期探索者,在B端与C端市场均积累了相应资源和经验,胡郁进行比分析和路线总结。产生了新的交互方式, 1)现阶段讨论较多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针对大众用户,在消费者市场,人工智能技术多在解决人机交互问题,包括图形、语音、触摸等。从而带来新的入口,但更为重要的是用户从新入口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建立在交互界面上的新的应用。比如今日头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推荐用户想看的东西。 其特点在于,技术的迁移性很强,如手表上的交互方式,还可能应用在电视上。除了自己干,在人工智能消费者市场,科大讯飞也先后投资了优必选、Roobo等初创公司,胡郁表示重在加强业务联系和生态建设,其次获得收益。当下更看重高级机器人市场。 在创投圈里,普遍的观点认为,atv,消费者市场更容易切中用户和获得流量,因此也更容易融资。但实际的情况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应用领域的潜力更大,“一些人可能根本没有行业资源,当然看不到这背后的价值”。不过胡郁也表示,在市场早期,需要布道者做很多脏活、累活。 2)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行业领域,重大变革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将会代替司机、律师、公安干警等。但变革的基础和前提是,“从业者必须介入到特定行业的深层,对于机器要取代的工作内容和作用有充分理解,包含机器将充当的角色,角色的上下位关系等”,然后才可能将这部分理解和技术“灌输”给机器。 机器通过进一步学习和优化,发挥出人工智能的作用。比如做自动驾驶,如果本身没有汽车行业、城市交通界的足够资源,无法产生深度结合,“光靠自己搞一套东西,这很不现实”。 胡郁认为,这同时也是行业应用与一般消费者产品的区别所在。 胡郁始终强调,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节省人力,替代人的能力。比如在教育行业,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给每个学生配备相应的老师,指定训练,患者配备相应的医疗服务。但这些行业应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碰撞还在早期。 四、大浪淘沙 以史为鉴 当我们极力追捧人工智能热潮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前两次低谷和衰退。VR/AR降温后的警示也不断提醒着我们技术泡沫的存在。话题一开始,胡郁就抛来了两句以正视听的大实话,1)“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是一项产品,而是一类技术的总和”;2)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会像计算机编程普及化,不存在“人工智能公司”的概念。在胡郁看来,两类公司能够得以在浪潮退去后自保其身。 1)一类是核心技术型公司,这类公司的强项在于技术创新,瓶颈是商业模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