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获得融创提供的150亿元融资,首先我们要恭喜乐视获得资金应对难关。 根据公告,本次交易分为贾跃亭转让乐视网股份(涉及金额60.41亿元)、乐视致新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老股转让和增资扩股方式,涉及金额79.5亿元)、乐视控股转让乐视影业股权(涉及金额10.5亿元)三个部分。 对于乐视这笔融资,外界的解读已经非常多,其中许多分析都是关于乐视用这笔钱能否度过难关,有正面,也有负面,也有一些阴谋论。磐石之心好几天没更新文章了,许多读者在后台询问我的看法。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没有数据解读,没有对错,只是根据当前整个产业互联网发展状况做一些思考,希望给乐视公司,给当前整个互联网产业提供一些建议。 (一) 乐视危机的原因是什么?贾跃亭认为,乐视危机的重要原因是竞争对手打“黑枪”,导致供应链上的厂商恐慌,从而出现资金的挤兑。 我认为“黑枪”可能只是诱因,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乐视自身的问题更是这次危机的根源。 贾跃亭也委婉的承认乐视在发展过程中,铺的摊子过大,成本控制问题,组织管理问题。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就是“生态战略”。 在《互联网黑洞 跨越边界的中国式企业扩张》一书中,我写了一章《乐视:颠覆者的游戏》,其中谈到: 乐视的快速发展与小米诞生之初类似,都是依靠互联网企业在营销、舆论、内容、互联网技术上具有领先于传统企业的“势能”。并承认“模式创新”是颠覆旧产业运作模式的主要方法。 这个模式创新就是乐视所谓的“生态”,也是小米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它们都希望借助增值服务收益来弥补硬件成本,然后将硬件以极低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从而利用价格战抢夺手机、电视的市场。 我还谈到,创立六年的小米在2016 年初开始要回归初心,因为其软件服务的37亿营收相比千亿的总销售额来讲是杯水车薪,而且小米开始遭遇品质下滑、负面舆论增加、品牌影响力下降的窘境。 这本书写于2015年12月,当时我讲乐视之所以还具有冲劲,就是因为乐视进入硬件市场的时间仍然较短,互联网黑洞的“负面效应”还没有发挥作用,技术专利的匮乏、产品品质的下降、不专注导致的品牌影响力下滑、负面的舆论增加、进军海外失败、资本市场反目等等,都将会在某个时间出现在乐视身上。 2016年11月开始,我的预测开始被印证,产业链传出乐视大面积欠供应商货款无钱支付。 与此同时,乐视的“提款机”——股市进入漫漫熊市,从而爆发了乐视资金危机。显然,乐视引以自豪的“生态”并不能帮助乐视度过难关,因为硬件不断的亏损,增值服务营收难以弥补亏损,这个“窟窿”越来越大,直到无法补救。 在小米放弃所谓“生态”战略的同时,乐视所谓的“生态”战略也出了问题。究其原因,它们均被互联网黑洞的势能冲昏了头脑,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从而违背商业的最基本规律,那就是投入产出,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所以乐视的根本问题在于“生态”,乐视如果不放弃所谓的“生态”战略,atv,就不可能拥有未来。而小米已经宣布放弃。2017年1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影业解散,员工要么调岗,要么离职。小米将集中力量做手机、电视,而不再做影业,也不再去拍电影、宣发电影。 (二) “生态论”是一个伪命题,已经被小米、乐视危机所证明。但是在与融创合作的会上,贾跃亭仍然坚持乐视的“生态论”,显然他还是没意识到乐视问题的根本。 虽然他在对资本市场的公告中提到,引入融创后,乐视将专注于提升利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但是乐视更应该做的是放弃“生态战略”,砍掉那些非核心业务。 当今的产业联网,很多记者、媒体人、投资人一听到互联网公司与传统产业合作、融资,都会拍脑门的想到“生态”,想到“互联网+”。这其实是一种病,这个病早就该治了。 融创的孙宏斌,在回答类似提问的时候很简单的做了回答:这就是生意,没有其他想法。融创还是要去开发房地产,那是我的主业。 谷歌创始人佩奇在乔布斯将要去世前,询问乔布斯,谷歌应该如何发展?乔布斯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做减法。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