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心目中的从事农业的生产者是不是都长成这样,或者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来给大家看一下一亩田的主流用户都是什么样子的。 一亩田有几百万的用户。这几百万的用户中,在产地端的身份,有很多都是种植大户、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活跃的经纪人,还是有村长村支书。有意思的是年龄段的分析。20-39岁的年龄段在卖家里占了78.2%,在买家里占了78.4%。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有且能使用智能手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学习能力强。这个数据来源是我们的APP,大部分是实名认证的,就是他们拿自己的身份证跟自己的头像上传,我们进行审核。 现在,一年一年的变化比较大,在目前的这些新农人中,有很多是返乡创业者。这个数据实际上告诉大家,在互联网化农产品生意圈里,其实我们心目中的爸爸妈妈那一代的人,已经逐步退出这个行业了,他们已经干不动了,50岁以上已经非常的少了。换句话说,他们的子女已经开始接班了,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工业化带来的一个村里只有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社会现象,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当然,从整体上讲,还有更多的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还没有被互联网完全改变和渗透,这不正是互联网进入农业农村的机会吗。 一亩田运作模式只做连接产地到销地 一亩田创业近6年,有过很多想法,但目前一亩田实际上是非常聚焦的。只专心做一件事情,就是用互联网做连接产地到销地的工作。 我当年离开百度创业一亩田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改变农村农业的信息不对称。我有个印象,记得是2008年,我在百度工作时发现,当时全中国有几十万个自然村,但是百度网页搜索到的信息页却严重不足。那个时候我就萌发了用互联网来做农业领域的信息对称服务。2011年我离开百度创办了一亩田。 当然做了这事才发现,农村农业信息不对称的事儿还挺多,我们最终决定还是首先去用互联网解决农产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买卖不对称。这个事儿没那么容易,我们创业了快六年了,中间也经历过反复和调整,但我们现在锁定买卖撮合,我们在平台上,开发了一系列的买卖、行情、撮合、交易、关系、社群等互联网产品和工具,但都指向买卖撮合。我们这个策略就是聚焦单点,打穿打透。 年前的一段时间,一亩田在山东聊城、江苏徐州、陕西渭南、河北邯郸刚刚开了四场线下网友的见面会,我们到每一个地级市组织用户互动、供应商跟采购商,生产商和农技专家,包括农资厂商、专业贸易商的线下交流会。每到一地都非常火爆。说明了整个农产品产业链上的人都还是很需要交互和对接的。我们会挖掘和推动很多“品质农产品”的订单,去提高农产品品质生产者的积极性。如连锁超市、立足C端的电商平台、出口加工企业、连锁餐饮等。但这个买卖都是由对应的双方来完成,一亩田是平台,只做平台服务,不做交易。2017年我们还是会继续专注做好交易撮合这一环节,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等用户规模和用户习惯达到目标值的时候,再考虑开始向两端的服务延伸。 为人们找到每一亩田地上的农产品 我大三就进入百度做产品,当年百度的标语就是为人们便捷的找到信息,这是非常打动我的。我们当时的一大批人应该是围绕这个使命非常有成就感的开始我们的工作和职业生涯的。 我当年进入农业领域创业时,就是觉得当时农业很落后,我先做好第一步,信息服务。那时还是一亩田的前身,我只是做了一个农产品的价格比价服务。一下子有了流量,还能养活了自己了。 到今天我发现我们干了快六年,这个工作还没有做完,而且远远没有做完,这里面有太多的工作需要我做了。一亩田的使命是为人们找到每一亩田上的农产品。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三句话,让流通更高效,让生产更科学,让食品更安全。以前很急,恨不得一天就能实现这个目标。现在对农业有更多了解后,相反没那么急切了,这个行当需要一步一步来。所以,我们决定将这三句话分成三段来做。目前一亩田还在第一阶段用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