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帝网 乐天 1月12日报道 知乎CEO周源今日发布内部邮件,直播,称公司完成D轮融资,新投资方是今日资本,其他股东也全部跟投。 “实际上还没有写PPT就谈定了。钱到账的速度也很快,1亿美元在上个月8号已经入账。” 周源还说,找投资不是找钱,而是找队友,徐新投资了网易、京东和新美大等一批知名企业,是有丰富经验和资源的投资人,欢迎新伙伴上船。 根据介绍,知乎于2011年1月获得由创新工场投资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2012年1月获得启明创投投资的数百万美元A轮; 2014年6月获得赛富基金和启明创投的2200万美元B轮融资;2015年9月获得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和搜狗。 一位知乎的投资人说,最近一年在搜狗支持下,知乎成长很快。搜狗和基金谈的时候讲了知乎战略价值,及知乎的成长速度,投资人就扑过去了。 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总裁徐新表示:“我们对知乎的观察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时间,C轮的时候遗憾错过了,这次终于等到机会进来,非常兴奋。” 徐新还说,现今的知乎已经不仅只代表问与答,当它能够进一步围绕知识的供需解决有所突破,就有可能成为满足用户多场景内容消费和更多需求的伟大公司。” 附周源发布的全员信: 各位海盗,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从我们当前的战略面向广泛知识消费者和机构伙伴建立一个大型知识平台开始,从各自的角度思考2017年的工作计划。 我估计可能很多同事会有疑问,我们应该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以及这个目标意味着什么? 简单的回答是:我们大可忘了这个目标。why?因为这是公司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结果,无论它多有意义,概念多准确,结果都应该是在大量的、有价值的工作之后自然形成的东西。 用户需求才是有价值工作的源泉,我们的着眼点应该是围绕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来工作。 面对过去的2016年,为什么我们做了机构帐号、广告产品、书店、知乎Live、值乎和分享?抛开所有的外部评价,我们自己对自己做一个总结,一个积极的答案是,知乎团队比以往更加积极的在拥抱用户需求变化,并同时努力改变自己。 拿机构帐号举例,我们创立后前4年,一直是不允许机构帐号注册使用知乎的。因为我们担心,如果允许了,会不会破坏社区氛围,会不会伤害用户的体验,于是就制定了对应的规则。 这个规则执行了4年,但问题是,机构和组织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在真实的社会中,他们是如何与普通用户进行交流?有没有可能围绕具体的需求来尝试产品?这些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整个团队从上到下,反而没人关心了。 机构帐号的推出,在 2016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我们拿出了大量的时间去调研和理解用户的需求,去思考在真实的社会中,一个组织和一群用户,到底是如何互动的,诉求是什么,障碍是什么,有没有可能通过产品改进,显著改善双方的沟通的体验?这些工作,让我们取得了积极的进步,机构帐号产品上线的同时,其实是让丰富社区生态有了机会。 我们为什么要做Live?是因为内容付费+消费升级风口当前?我前几天看到有媒体拿知乎Live举例论证风口已到,我觉得蛮好笑的,那明天我们不做这事了,那是不是风掉停了呢? 其实我们在 2015 年就观察到在知乎有一批用户经常收到付费咨询的需求,然后我们去调研,发现用户体验路径很别扭,支付是分裂的,沟通是散乱的。这是非常明显从知乎产生出来的需求,但我们的产品无法帮助用户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它,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这就产生了Live。 所有的新产品场景,都来自于用户需求。深入去理解用户,体察那些真实的、微小的变化,然后去迭代产品,升级知乎的核心能力,这才是我们的始终。 需求并不是目标,需求是用户本身。知乎现有的一切,会不会固化我们的认知?要消除了脑中的桎锢,不一叶障目,才能发现更大的世界。 说实话,我们已经身处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新行业巨头在崛起。在竞争中胜出,固然是一个结果,但Google之于 Microsoft,iPhone之于 Nokia,表面上是追逐结果的竞争,实质上,是用户需求的迁移,衡量标准是你多大程度理解了用户的需求,完善了它,甚至是提升了它。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