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那些来淘好车的个人买家要失望了。真正的个人买家现在已经很难在瓜子平台上买到价廉物美的好车,因为都已经被车商“截胡”了。更有甚者,很多车商从一个C2C平台拿了车之后马上以个人身份把车发布在另一个C2C平台上,而个人买家看到的已经是有“中间商加价”的车源了。 还有,那些相信C2C美好前景的投资人被蒙蔽了。瓜子在PR和融资过程中一直讲的是“C2C先规模后盈利”的故事,强调C2C模式在金融、车后等领域的潜在盈利性。换句话说,别看我现在亏得多,等到业务规模上来,金融渗透率和车后服务跟上了,总有一天能挣钱。不过,这个故事在C2B上完全不成立,因为C2B做不了金融,也做不了车后。车商拿车会做分期吗?显然不会。保险、延保、保养、维修、洗车、美容…车商会需要吗?想必大家心里都有答案。所以,瓜子做C2B,在服务费之外挣不到任何增值收入。 最后,瓜子自己可能连3%的服务费都挣不全。买车对普通消费者是超低频行为,几年买一次车,交3%的服务费也能接受。但对车商而言,开奖,一个月收七八台、十几台车,每台车都交3%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车商必然要对服务费砍价。另一方面,平台希望借C2B冲量、销售指着车商帮忙完成销售任务,这种情况下哪方的议价能力更强可想而知。据笔者了解,瓜子对C2B成交收取的服务费都有一定折扣,某些城市甚至有为了冲量而随意打折的情况。 C2B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瓜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实最近已经有很多热心网友帮瓜子算过账了,笔者在这里再唠叨一下(数字来自公开媒体报道):瓜子2016年1-11月的总成本支出是24.5亿人民币,包括8.3亿的广告投入和16.2亿的运营与人力成本。换句话说,瓜子每个月都要烧掉两亿多。按照单车收入2100元算,瓜子每卖出一辆车就会亏损近5000元。如果是C2B成交则会亏得更多,而且完全没有金融和其他增值收入的机会。 明明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瓜子这么坚持究竟是为什么呢?答案其实也不难猜,为了做大成交量,为了融资讲故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