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伊塔洛·卡尔维诺受到邀请,要去美国哈佛大学做一系列文学讲座。在完成第五个讲稿(原计划共有八个),准备动身前往坎布里奇的时候,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作家就仙逝了。 卡尔维诺是轻快型的作家,所以在这五个讲稿的文学遗产中,“轻”和“快”最先得到讨论,并且他也声明更偏爱轻和快。互联网创业者王俊煜在卖掉豌豆荚后,立刻又投入到一个新的创业项目中,直播,一家名为“轻芒”的公司,一个名为“轻芒杂志”的高品质内容分发产品。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kk1 preset 王俊煜说,轻是轻巧的轻,芒是锋芒的芒。其实产品本身给人的体验,更像是卡尔维诺说的“深思之轻”,而非“轻浮之轻”。除了文艺青年喜欢的旅行、咖啡、家居之外,轻芒提供很多实用、尖锐、深度的信息。消化这些信息,需要比浏览通俗内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更费脑力,成本更高。然而,也能收获更多。 通俗内容对读者、用户存在着黑洞般的强大吸引力,自古以来莫不如是,王俊煜非常明白这一点。作为一个物理系毕业生,他却对一些报纸的历史掌故了解颇深。在一个知乎帖中他写道,《纽约时报》出现前的纽约报业由庸俗小报占领,但精英阶层的增加,带来了对高品质信息的要求。他自己也有这样的阅读经验,在 1997 年开始买《南方周末》的时候,这份后来著名的严肃报纸曾经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和社会娱乐新闻来吸引读者。 卡尔维诺认为,深思之轻可以使轻浮显得沉闷和沉重。在轻芒与目前市面上颇受欢迎的各种头条、快报等内容聚合分发类平台的比较中,前者的使命就是“深思之轻”。王俊煜至今不认为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们算出并提供了自己想读的信息,他在采访中划了好几个屏,也没觉得哪条标题对自己的胃口。 前段时间,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在采访中再次强调要克制人工对机器的干涉,再度引起许多人对“技术中立”话题的讨论。王俊煜读完这个报道,思考好几天,尽管会被人解读为是在反对张一鸣和今日头条,但还是仍不住在知乎讨论帖中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技术是有价值观的,取决于技术的拥有者。 “技术很强的那一批人都去做通俗内容分发了。高品质内容的分发还没有人做,这块市场仍然是空白的。”在自己的文章和媒体采访中,王俊煜特别澄清他不是反对张一鸣或者今日头条,他仍然相信技术与机器的作用,只是不会将其作为目的。 他还借此为轻芒寻求了更多合理性,这种经验的汲取正是来自于媒体的历史。普通人不仅需要通俗内容来娱乐、猎奇、愤怒,不仅需要满足动物本能,在看多了鸡汤、养生、八卦之后,他们的审美和品位都会提升,他们还有更多的信息需求,这就是 “兴趣”。王俊煜说,所谓兴趣,就是那些你愿意花费时间,认真琢磨,并为之充满激情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兴趣,无论贫穷或富裕,无论高贵与低贱。他为兴趣赋予安迪·沃霍尔式的意义,并将之跟产品、跟公司、跟创业相结合,做出一个“轻芒”。 自豌豆荚一脉相承,王俊煜曾经不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效率型创业者,产品、设计、UI,他可能未必让人上瘾,但绝对可以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在另一篇谈论豌豆荚的文章中,他“对豌豆荚最为骄傲的是产品和品牌,而外界对我们在商业化和渠道能力上的作战能力欠缺一直有所批评,这点我虚心接受”。但现在做轻芒,王俊煜认为,他的目标用户群乐观估计能达到上亿的量级。 其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王俊煜、张一鸣还是卡尔维诺都会认同这个观点,轻、快是价值而非缺陷。比起虽然轻芒是王俊煜的第二家创业公司,但他却认为自己已经是第三次创业了。最早的创业经历是他还在北大读书期间,作为北大元培计划第三届学生,他每周要花两三天时间编撰一份名为《元培时讯》的周报。后来,从 Google 用户体验师到创业豌豆荚、轻芒,王俊煜认为媒体与互联网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增加信息流动的效率,为用户提供内容服务。
而轻芒杂志 App 本质上还是一个搜索引擎,要为内容创作者们引流、赚钱,“我们是一家媒体技术公司”。只不过,王俊煜在其中引入了对“杂志”的偏爱。他为此深入研究杂志的历史沿革、形态变迁,搜集了各种各样的杂志放置在公司里供团队随时体验,他希望能理解这种介于报纸和书籍之间的信息介质。杂志能够提供比报纸更深度的信息、更浸入式的阅读环境,但又不如书籍那么厚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