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IT新闻 >

wzatv:【图】共享单车大战背后,ofo、摩拜离盈利还有多远?

时间:2016-12-13 06:25来源:报码现场 作者:本港台直播 点击:
2016年这个资本寒冬里,共享单车市场可以算是一股暖流。 先来看一组数据。今年10月,共享单车市场融资不断。ofo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截至目前融资总额为12.72亿元;摩拜单车完成

wzatv:【图】共享单车大战背后,ofo、摩拜离盈利还有多远?

  2016年这个资本寒冬里,共享单车市场可以算是一股暖流。

  先来看一组数据。今年10月,共享单车市场融资不断。ofo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截至目前融资总额为12.72亿元;摩拜单车完成C轮融资,截至目前融资总额为10.6亿元;小鸣单车完成B轮融资,融资总额为1.3亿元。

  作为起步一年多的新领域,动辄数亿元的融资,让人不免联想到去年滴滴优步上演的出行大战,如今的共享单车玩家们正在续写这场出行神话。

  资本从来都是嗅觉最灵敏的,热钱的涌入迅速点燃了共享单车市场。从公开的资料来看,目前共享单车APP的数量已经接近20个,而入局者遍及互联网公司、单车制造商、公共自行车运营方等。无论是ofo、摩拜还是小鸣单车、行者,虽然外观、模式和运营都形态迥异,但是眼下都面临着同一道难题,共享单车是资本催生的伪需求吗?会否掉进叫好不叫座的陷阱?未来的盈利模式在哪里?

  很显然,这也是外界提及共享单车行业,问的最多的问题。ofo 创始人戴威之前对媒体表示过,ofo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盈利,明显将实现全面盈利,这不禁让人觉得有些意外。

  而就在不久前,摩拜CEO王晓峰给出了关于盈利的答案:“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

  此言一出,更是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表面上看,这似乎和当年的滴滴优步大战的思路吻合。两家掀起的那场补贴大战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用户端和司机端的双重补贴刺激下,两家平台上迅速积聚起海量的车辆、司机和用户,直到今年8月的滴滴优步合并,才让战事平息。

  但是,对于滴滴优步来说,早期疯狂的跑马圈地固然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盈利模式可以忽略不计。不管是打车还是共享单车,在竞争的同时最终还要尘归尘土归土,商业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中去。

  正如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说过,“面包店里的那个老板卖给你一个面包,不是出于善心,atv,而是出于私利。”从亚当·斯密到现在,我们一直能从面包店买到物美价廉的面包,是因为面包店老板都赚到了合理的利润,从而业务得以代代延续,老板和消费者都从中获得了相应收益。

  更加简单粗暴的说,也就是找不到赢利模式的企业本身都无法生存下去。共享单车玩家们亦是如此。

  去年,曾有创业者被滴滴优步的补贴大战洗脑,天真的认为只要烧钱就可以迅速做大公司,并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只能说,他只看到了竞争的表象,其背后的商业逻辑远非如此。

  虽然目前来看,共享单车市场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或者说仍处于花钱的阶段,用资本的钱做大规模和品牌。但这不该只是资本的游戏,更加注重产品、用户体验和线下运营才能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以ofo、摩拜等为例,看似同质化的玩家们,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差距甚远。

  从产品形态上看,摩拜拥有自己的单车工厂,所有单车均是自研自产;ofo定位为单车的连接者,平台上的单车大部分是采购而来,小部分来自于用户共享的二手单车。

  从市场推广上看,校园起家的ofo从校园走进城市,从用户使用轻便出发,高频打低频。ofo的打法与当年的滴滴极为相似。滴滴从相对标准化的出租车切入打车市场,在教育用户上省了不少力气。而对于共享单车的先行者ofo来说,大学生校园也是相对规范的市场和人群。在2015年9月,一千多辆印有ofo标志的小黄车投入北大校园,此后短短的十五个月时间,共享单车行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ofo从日订单200笔到50万笔,用了12个月;而从50万到150万,则仅用了3个月时间,用户需求与市场产品的匹配,带来的是惊人的爆发力。

  与迅速增长的订单量呼应的,当然就是资本的大量涌入。

  从2016年8到10月,ofo和摩拜都进行了密集的四轮融资,每轮融资过千万美元。以ofo为例,8月进行A+轮1100万元;9月则是B轮1200万美元;9月B+轮数千万美元;10月,C轮1.3亿美元。

  在狂热的市场下,当然少不了暗流涌动。以摩拜为例,目前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硬件产品,包括成本、产能和骑行体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