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有两个新闻。 一个新闻是梨视频总编辑李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线首月,梨视频旗下栏目全网播放量超过132亿,日均全网播放量在5亿次左右。单片(流浪老人)三天全网点击超过1个亿。 梨视频是前澎湃新闻CEO邱兵创办的短视频项目,其中有不少人是他过去澎湃的旧部。比如李鑫是前澎湃新闻总编辑。我琢磨着,李鑫现在应该有一个梨视频联合创始人之类的身份——纯属一猜。 第二个新闻,我其实在网上没有查到,是公号娱乐资本论的一个妹子L来采访我提到的。指的就是以下这个文件(后面简称196号文): 虽然我没有查到,但L告诉我,类似秒拍、梨视频都收到了通知。看着也不像是作假。 结合李鑫在被采访时所说: 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内容驱动型产品来说,无论考虑到品牌建立,还是降低自我平台获客成本,社交分发都是可以接受的方式。 看来在视频行业,无论是实操层面,还是政府管理层面,都密切注意“社交平台”。 二 196号文看上去不是新东西,就是强调了一下视听许可证这件事。 按照现在普通的公号玩法,一般视频并不会由公号运营者自己拿服务器托管这个视频,而是上传到腾讯视频,然后再嵌入进来。 根据196号文件,以及以前的很多管理细则,公号运营者本身并不需要去取得视听许可,这个资质交给腾讯视频即可。 但我和L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视听许可证,按照白纸黑字的规定,应该是只颁发给国资企业,类似优酷之类的,哪怕做了VIE结构,理论上都不能拿到视听许可证。 但申请主体留了个口子: 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发布之前依照国家关于互联网管理相关法规设立的网站(不含外资),无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有轻微违规行为能及时整改,在申请之日前三个月内无再犯的,可以申办许可证并继续从业。 这个规定是07年年底发布,08年1月31日生效的。而优酷建站于06年6月,算是能进这个口子,至于11年才建立起来的腾讯视频,由于腾讯整个网站建站时间早,所以也算是规定发布之前就设立的网站,大概还能讨价还价进到这个口子里。(我估计新浪视频、搜狐视频都是这么混进去的,新浪网搜狐网那资格该有多老)。 有趣的是爱奇艺,10年4月才上线的独立域名网站,是怎么混到这张许可证的,想起百度以前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颇可玩味。 但对于今天很多视频类网站来说,这个许可证,就有些麻烦了。你又不是07年前就成立的,又不是什么国资,怎么办? 四 这里所说的视频类,指的就是直播。直播当然是一种视频。 而且很多直播,都是依靠社交平台在分发导流。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会被忽视的,atv,就是“视听”许可证里的视听二字,可不是仅仅指视频,还有音频呐。 比如说最近搞了一个123知识狂欢节据称战绩彪炳的喜马拉雅电台,它是12年上线成立的,根据其官网底部显示,也没有视听许可证。 这可怎么搞? 荔枝FM,多听FM,等等,好像都是“无证经营”吧? 上海的网络电台,还有一个蜻蜓FM,这个公司后台有点复杂,和国有广播电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概有点门路。至于另外一个阿基米德,那是SMG出品,纯而又纯的国资。 广电总局用社交平台作为切入点,称节目都得合规。 第四大点,有意思得很,要求属下各地广电局,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整治。相关部门是谁啊?这皮球谁接着踢啊? 五 我们来看看一个月前,网信办发的关于直播的一个管理条例: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 这个规定里其实说了皮球谁踢的——至少在直播这件事上: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指导督促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依据法律法规和服务协议规范互联网直播服务行为。 在第六条里,说得其实已经相当明确了: 通过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节目等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的,还应当依法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 直播服务和视听密不可分,取得相关资质去。 妙就妙在不点破。 前后两份文件,总局的文件里没有网信办,有的是“相关部门”,网信办的文件里没总局,有的是“相关资质”。 其实还有文化部的事。 那边厢,还有一个“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据说是直播拿资质的前置条件之一。 六 L问我,梨视频咋办? 梨视频可不是做什么视频上传到某巨头的视频平台再嵌入回来,它就是直接做视频托管的,按照规定,得办证。 不过我倒不是很担心,因为梨视频拿了黎瑞刚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而且后者是产业投资,占的股份比例据说很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