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间接目的是实现内容供给改革。内容创作者这几年爆发式增长,内容平台门槛非常低,但问题也很明显,创作者素质良莠不齐,内容水平参差不齐。“阅读量导向”更是导致一些平台标题党、毒鸡汤甚至谣言、伪知识泛滥,形成劣币效应。UC W+量子计划通过全新规则,引入“用户认可度”、“ 内容优质度”、“运营健康度”等维度,重视优质原创、短视频内容、精品深度内容、窄众重垂内容,促进内容端改革,避免劣币效应。 3、与阿里大文娱板块和阿里大生态打通。阿里已成立包括音乐、视频、影业等在内的大文娱板块,一手做大UC的俞永福直接掌舵,UC是阿里的综合内容分发入口,通过W+量子计划刺激内容生产对充实阿里大文娱板块内容有战略意义。除了大文娱之外,阿里电商也在强化内容,与UC可协同。电商资源以及阿里庞大规模的广资源则是UC内容变现的优势——阿里已超越百度成为最大规模广告平台。 眼下,不分成、不补贴的平台已经不多,搜狐是为数不多的坚持者,不久之前,搜狐媒体副总裁樊功臣认为,“分成是个伪命题”,其认为通过分成不可能养活一个团队,流量主导的分成模式只会让“三俗内容”泛滥,内容底下一定是竞价高的药品这类广告。那么,为什么其他平台还会选择分成和补贴? 在我看来,“分成”会是必然,在“共享经济”日益普及的今天, “内容号+PGC平台”正在颠覆搜索+站长、门户+编辑的传统内容体系。不只是UC等综合内容平台在玩分成,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走的路是相似的。补贴则是任何市场在白热化竞争阶段必然会出现的手段,所以我说现在是内容创业的好时代,今天平台对内容创作者的补贴,跟昨天滴滴对司机的补贴一样,都是为了刺激供给端生产,进而优化消费端体验,去中心化正在各行各业上演。 可以预见,分成是可持续的,但补贴却是暂时的。这个过程会让内容产业却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滴滴对出租车公司的影响一样——虽然司机没了补贴,滴滴却成了核心出行平台。内容创业者怎么办? 1、落袋为安。既然有补贴,干嘛不去赚?一个编辑过去在门户工资可能没有1万,但现在有好内容在平台就有1万保底。面向不同平台生产更符合平台规则和调性的内容,努力创作就会有丰厚回报。 2、积累用户、形成品牌,形成广告、电商等持续变现能力,补贴停了自己留下来了,就是能力。 三、一点资讯亮相,人的因素更加重要 一点资讯副总裁金治也亮相了WeMedia自媒体大会,分享主题为“个性化平台如何平衡分发效率和分发质量”,并宣布将在12月5日正式上线一点号。一点资讯给人感觉是今日头条的“跟随者”,与天天快报争夺个性化资讯平台的第二把交椅。它们都很突出自己的技术实力(包括新出的百家号),希望通过大数据算法去解决海量内容的精准分发问题,为每个人定制“千人千面”的内容服务。 个性化技术彻底改变了资讯平台的定位: 1、人们使用资讯平台不一定是为了新闻资讯,而是为了消费内容,可能是打发无聊时间,可能是增长见识知识,这让移动资讯平台的想象空间比门户网站大了数倍; 2、平台不用再招募一栋楼的编辑,一层楼的技术团队似乎就可以完美地解决内容的分发问题了。 不过从一点资讯金治的分享以及一点资讯董事长刘爽之前的言论来看,眼下单靠技术的分发存在的问题还是很明显的,读者的阅读范围越来越窄,还有劣质内容泛滥问题。一点资讯会加强编辑模式强调“价值内容”实现分发效率与内容质量的平衡,不久之前引入门户元老陈彤也有这样的考量。事实上,所有个性化平台都会“传统化”——门户编辑不用担心失业,除了可以投身内容创业之外,个性化平台还需要大量内容运营人才。 对于自媒体来说值得关注的是什么? 1、生产垃圾、劣质内容暂时可能会有很好的表现,但这个窗口期很快会被关闭,随着平台弱化技术,强化人的因素,内容质量会越来越重要; 2、不论什么平台,积累粉丝都很重要,不只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是完全基于“关注”的去中心化分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UC等平台对“关注”功能的重视越来越强,加强人的因素实现更有效的分发。所以自媒体在所有平台都要有积累粉丝的概念,才有好的分发效果,形成可持续价值。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