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技 文/丁丁 如果说,在2016年11月之前,大疆还能保持月均两个产品或方案这种令人羡慕的发布速度,进入11月份之后,就得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了。11月份,大疆连续发布了8款产品及方案。而据搜狐科技了解,已经到来的12月,大疆在产品方面还会有新动作。 大疆频繁发布产品的背后 是临近年底大疆要完成内部KPI?大疆公关部总监王帆对搜狐科技表示,对一家非上市公司而言,大疆内部并没有严格的KPI考核一说。据搜狐科技了解,大疆的产品研发是按照模块进行划分的,比如按无人机的部件分为动力系统组、导航组、光学相机组等,每一个团队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团队之间内部也存在着竞争。各个环节都在齐头并进,不断地有惊喜出来。比如9月底大疆发布的MAVIC PRO便携无人机,两年半前立项时,并没有想到Lightbridge图传的距离会达到7公里。大疆会把飞控、云台、相机、视觉避障、导航等各环节的最新研发成果,尽量用在新产品里面。除了无人机整机产品外,大疆也发布了新的相机、云台、飞控等系统,可以说,大疆各环节研发的成果,都可以单独拿出来销售。 大疆频繁发布新品的节奏,也让消费者在产品的选择上产生了一些困惑。比如前段时间发布的MAVIC PRO,直接与PHANTOM 4产生正面竞争。而在MAVIC PRO首批预定的很多用户还没有收到产品的时候,新发布的PHANTOM 4 PRO,在相机、视觉避障方面又有了全新的突破。任性的大疆让自己的产品互相吊打,这与不少企业“挤牙膏”式的产品发布节奏产生了强烈对比。 大疆之所以这么任性,可能与下面的因素有关: 1、团队及研发队伍越来越壮大 大疆目前员工人数已经超过6000人,其中研发人员规模约为1500-1600人,占了总员工人数的1/4左右。经过几年的布局,大疆的研发团队如今已经进入产出期。据搜狐科技不完全统计,仅仅在过去的11个月里,大疆已经发布了28款产品及方案。 除了研发项目按模块化分工外,大疆的农业机械、行业应用、SDK团队、定制化等等各种团队,也让大疆的成果“遍地开花”。以农业机械团队为例,虽然今年只出了两个产品,一个是今年3月底才正式开卖的MG-1农业植保无人机,另一个是今年11月底发布并将于明年一季度发货的MG-1S。但由于大疆内部这样的团队很多,对外都是以大疆的品牌作为出口,每年发布的产品数量就很可观。 2、跟汪滔的性格有一定关系 10年前,为了解决航模操控性能不好的问题,汪滔在无人机领域越走越远。平时很少面对媒体及公众的汪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做产品的人,我只想把产品做好,让更多人来使用。”这样的思想也让大疆多年来形成了一有好产品就会带给消费者的文化。 据搜狐科技了解,对于大疆频繁发布新品并“手足相残”的作法,大疆内部曾有一些讨论的声音,认为大疆已经在无人机行业领域很多公司,大疆的新技术具备商业化条件后,完全可以将这些技术先放着,根据市场的变化慢慢放到新产品里面。从财务成本来看,频繁地发布新品,也导致工厂生产线的成本更高。但大疆还是任性地把最新的技术不断对外发布并应用到新产品里面,因为创始团队认为,大疆并不是为了赚钱,用每一个产品去榨干用户的每一分钱后再去做产品迭代。 根据大疆提供的数据,中国市场在大疆的版图里,只占其销售额的20%。尽管如此,国内无人机企业还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搜狐科技在就大疆“碾压”国内同行的问题咨询相关无人机企业时,开奖,绝大多数企业选择了“沉默”。 从搜狐科技得到的反馈来看,不少无人机企业认为,要在消费级市场与大疆竞争基本已经没有任何胜算的可能。飞宇科技市场负责人姜聪对搜狐科技表示,飞宇科技近几年来的重点已经从无人机领域转向了飞控、云台,并衍生出了手持稳定器等产品。姜聪认为,消费级产品中,可能仅剩下口袋无人机还会有一部分生存空间。不过,即使在自拍机市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产品中,续航只有10分钟左右的机型也只能从价格一个方面与大疆的MAVIC来做竞争。 相对于应用场景较窄的消费级无人机,行业应用市场中的细分领域,则给众多无人机企业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