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哥 当双十一已俨然成为网商和消费者的饕餮盛宴之时,整个电商界亦陷入了“假货”横行,打假不止,越打越多的怪圈。 打假是个世界性难题,本身波及商品范围广,干系涉及面大。电商打假又是实体打假的延伸,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时代大背景下面临更多堵点和顽疾。 提起电商假货,每个网购消费者都或多或少遭遇过,可以说电商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制假贩假者留下了可乘之机。假货的定义在专业学术著作里指:和客观事实明显不符的商品。事实上它还同商品地域性特征、商品客观和权威机构主观认定等关联,其界定之复杂,管理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百分之百正品”是许多电商网店在显著展示位吸引消费者的广告词,然而这样的广告词本身就意味着电商平台上不可避免有假货存在。换个角度思考,在实体商场,没有哪个商户会用“百分百正品”这样的横幅来吸引消费者,因为线下实体面临着工商、税务、质监等诸多部门的日常监管,经营相对规范,直播,假货赖以滋长的空间大大缩小,所以那样的广告词就显得没有必要。而电商假货是目前流通商品监管的短板,今年发布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也意在填补这块空白。 电商假货多、打假难的问题根源在于何处?首先,价格低廉、需求量大、供应商多,以至虚假营销、凭空造势者横行,打假者力有未逮。由于节省了产品研发、品牌推广、售后服务等费用,假货的价格比正品自然低了很多。而有些假货的质量、外观还说得过去,加之价格便宜,市场需求旺盛,从而催生了假货市场的繁荣。造假的人多了,打假者就难以一一顾及,打假成了耗费心力的难题。 其次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给制假者留下漏洞。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卖方掌握了比买方更多关于商品信息,在市场中消费者往往无法辨别商品质量优劣,只能通过对比平均价格以及来源不明的评价信息来减低网购风险,加之正品价往往高于平均价格,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事例时有发生。 打假成本高,执法滞后致使假货经营代价过小。当前涉及打假的机构、执法部门较多,在实体打假的经历中尚有标准可依,一旦涉及网络、电商打假,容易出现权力边界不清,执法效率低下,多龙治水的混淆局面。商品流通、信息传播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背景下形态多变,传统的打假机制往往因技术、思维隔阂而不能做出迅速反应和精准决策,这为虚假营销和假货留下了转移和再生的时机。 网络、电商打假要想取得更好成效,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UGC思维以及协同作战思维,有效疏导目前面临诸多堵点,由对点打击转向对面打击,扩大监管范围,广撒夏网。 有鉴于此,十分必要针对更好地激发网民自发参与电商打假并有效引导。比如消费者买到假货产品要求退货或遭遇虚假营销,电商平台应自动收集这些信息并向监管部门举报相关线索。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消费者积极举报,结合查处结果给予及时反馈和有力奖励。 伴随着第二次互联网浪潮兴起的UGC模式是一种思维借鉴。百度口碑是以商家口碑为主题的UGC聚合互动平台,汇聚了来自真实网友、行业专家、法律顾问、媒体的商家口碑内容,也有来自商家的反馈。网民可以通过百度口碑多角度了解一个商家的口碑,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商家的评价。 用户在百度口碑可以搜索关注的商家,查看商家口碑;自由、客观发表对商家的评论;自由、客观发表商家的真相。同时,平台根据真相案例,汇聚行业专家、法律顾问提供专业点评,指导用户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可以说,以商家口碑为主题的聚合交互平台百度口碑是一个极好的借UGC助力电商打假的案例,这为激发网络、电商打假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思维运用提供了较好借鉴。另外,搜狐新闻联合百度口碑为双十一打假站台活动,则更好地融合了权威媒体与平台的传播性与互动效果,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最直接的打假发声渠道。 除此之外,移动互联大背景下的热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该领域同样将有更好表现,技术提供的是精准、体验的极限突破,atv,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模式创新则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相信二者的结合将成为网络、电商打假的标配装备。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