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值得考虑的是:对于微服务架构来说,在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技术栈是一种不错的体验;而对于一个前端团队来说,在同一个系统中使用不同的技术栈就不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API设计——应该变得简单
如我们所见的Spring Boot已经变成推荐采用的程度了,atv,按雷达上的习惯用语:“我们已经在多个项目上使用这个框架”——反正我最近的项目都是用这个框架。如果你考虑使用 Java,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框架,以及使用这个框架来实施前后端分享。 对于大部分不需要考虑SEO的应用来说,将后台变成一系列RESTful的API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但是在后台API上的设计就变成一件麻烦的事。因此尽管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契约作为保证,但是不一定是可靠的。作为一个前端程序来说,我们在调用后台API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除此,还有接口不好用的问题——“要是你可以在这里使用超媒体API,那么我的代码就会更加简单了”。 因此在 API 设计上,雷达上给出了两个不错的案例: 强化后台查询 代表例子就是Facebook的GraphQL,它是在Facebook内部应用多年的一套数据查询语言和 runtime。原本为了请求一个用户及其好友信息,需要发起多个API请求。现在,我们只需要在客户端拼装好对应的Query语句,在这个语句里将大部分需要查询的东西写好,即 JSON格式的数据,开奖,然后发给服务端来处理。而在我们客户端上,我们所获取到的结果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不需要再做特殊处理了。 这一切,看上去很美好——除了,在客户端上拼查询语句。 过去,我们使用搜索引擎来搜索数据,就需要在前端拼好对应的Query,再传给后台API,由后台API返回我们需要的结果。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在Query做一些对应的数据处理。 反正,他们都是使用查询语言来搜索结果。如果你考虑使用QL的话,不妨做一层Wrapper,以后好做迁移。 前后端同时优化 Netflix在这样复杂的API请求下,创建了自己的库Falcor——它可以从多个数据源获取数据,并在服务端上汇总成一个JSON model;在客户端上,请求时我们只需要加上对应的参数即可——可以将多个请求合并到一起,也可以只针对某一个部分发出请求。这样可以降低发出多个请求所带来的复杂度。 我想,一种最实用的做法:就是将一些更新频率较低的API合并成一个大的API(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做吧)。 简化的后台——无服务器架构
除了上面的这些内容,后台还有一些东西蛮好玩的,其中一个就是Serverless架构,即无服务器架构。不过,这种架构目前在国内运行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缺少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在这期的雷达上,Auth0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授权服务,以及AWS Lambda可以直接使用 AWS系列云服务来对数据进行处理。 关于这期技术雷达我就不多说了,读者可以自己去看。点击原文就可以获取最新一期ThoughtWorks技术雷达。 那么未来,你想玩哪种技术。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