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小屏就不一样,因为屏幕小就天然导致能展示的信息有限,这就反过来倒逼软件要在保持小巧、精简、“瘦身”的同时,还要能满足主要的用户需求。这将导致软件设计大为简化,80%的精力用于把20%的常用功能做深做透,要能满足移动互联网大规模并发使用,同时对于80%不常用但有可能用的功能,或者通过插件的方式随需供应,或者通过与其它软件协作形成一个分布式在线软件生态等。而对于搜索这样的互联网功能,则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推荐的组合即能满足精准命中小屏实时搜索需求,最后才是用到人工智能的方式。 人工智能之于智能手机软件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现在主要集中于人机交互和搜索推荐。人机交互主要用到了语音识别和视觉识别,搜索推荐则通过学习使用者的历史数据来智能推荐相关的内容与功能。因为人工智能所采用的算法对于硬件有特殊的要求,因此适合在智能手机等终端上运行小规模的人工智能算法,然后通过相互连接起来协作完成更大规模的任务。因此,类似蜂群的群体协作化智能更适合未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应用。 为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而生的软件,还需要与社交功能天然结合在一起,这就说到了用户行为。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让用户永远在线,无论是通过Wi-Fi还是通过手机蜂窝网络,极大的强化了社交和游戏属性。为什么呢?社交和游戏是连接“有用时间”和“无用时间”的最佳连接器。在PC互联网的软件中,几乎没有出现社交和游戏的属性,这是因为PC互联网软件往往以实用功能导向,即使是游戏软件也以娱乐功能导向。而结合了实用功能、社交机制和游戏原理(例如红包就基于种社交+游戏的原理),才构成了移动互联网软件的基因。 当然,由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用户行为还有其它显著的不同。例如,在用户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上可以广播式与成千上万人有效地沟通,也可以点对点私密地一对一沟通,既可以实时同步沟通,也可以异时异步沟通,还可以混合方式沟通。划屏、图片、视频、语音等方式也远远丰富于PC互联网,这些用户行为都从根本上改变软件设计思想。 随着软件设计思想发生根本性变革,商业模式也势必跟着发生颠覆性变革。而在考虑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一个消费升级大趋势即将扑面而来。2016年11月初,经济学人智库发布对中国未来15年的消费市场预测,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有近35%的人口(4.8亿人)符合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定义,这一群体的个人年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0,000美元,这是一个总计高达30万亿人民币的消费市场,而今天这一人群的比例仅为10%。 所以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远不止于游戏、广告、搜索、电商等现有的模式,而即使是这些现有的商业模式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为什么他们看不见未来? 为什么李彦宏会做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的结论呢?原因很简单,百度不掌握用户数据。百度搜索作为一个基于PC端的泛媒体业务,不知道搜索的人是谁、为什么而搜索、搜索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才能提供更为精准的搜索结果等,所以现在用百度搜索基本上很难马上精准命中目标页面。当然,PC互联网的搜索也有数据,是所有搜索行为汇集在一起的开环大数据,缺乏移动互联网的精准用户数据。 什么能让你看到未来的具体模样?小数据可以,即与用户个体行为紧密相关的闭环小数据,从移动互联网足迹到最后的支付所形成的闭环小数据,可以看到用户的行为以及相应可能产生的商业模式。如今,BAT中百度的商业化才刚刚起步,未来要怎么走,百度自己还看不到,因为它只有开环的大数据。 阿里和腾讯都先后做成了支付业务,而且腾讯能够后来居上,主要是微信掌握了闭环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小数据,但微信的商业化其实也刚刚开始,支付仅仅是第一步。阿里掌握了ToB的闭环小数据,腾讯掌握了ToC的闭环小数据,二者各看到了一半的未来,这两个小数据要合并在一起再发生化学反应,才能看见真正的未来。阿里在突破电商、腾讯在突破社交与游戏,两家都不约而同想到了云服务,但云服务在全球来说也只是起步阶段。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