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id 的人工智能属性更大意义讲是“陪伴性”——通过语音交互。“很多我们的天使用户用上我的产品就不会在用手机去操控,比如用户需要听音乐只需要喊出我要听音乐。” Rokid 在底座上各方面分别布置了八个高灵敏度的麦克风阵列,负责寻声采集和声纹识别。“而要实现语音的远场识别,必须在识别算法和噪音信号处理进行了诸多优化。”将语音、语义的理解与用户习惯结合理解,Misa 认为这是对“技术边界的打磨”。 当你需要问天气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开口。Rokid 强调的是自然语言交流,你可以用各种方式跟她直接交流——比如“我想听歌”、“放点摇滚”、“来点音乐吧” 。Rokid 则与喜马拉雅 FM、网易新闻等达成合作来获取内容。 这只是 Rokid 本身最基础的功能。产品经理告诉我还可以预设一个场景,在这个场景下,你可以触发多个语音指令。比如在“早上好”这个场景下,你可以预设好,打开灯,打开窗帘,自动播放流行乐等命令。 机器智能和智能机器本身有着一定区别,这大概强调的是设备本身的学习性。 “在未来,我们希望这些交互都是基于语音的命令,比如我们通过优化算法让 Rokid 自己记住这些指令,而不是通过手机预设的方式,在闲聊的过程中记住你的喜好,自己学习到当你说早上好的时候,她就知道要打开窗帘了”,Rokid 的一位产品经理这样告诉我。 四 人工智能目前还不是一个特别赚钱的生意。 一方面市面上太多“伪 AI”的产品,这种类型的产品已经快速的推向市场,人们对于这个市场大体上会有这样的了解——“哦原来这就是 AI,原来一点都不智能”;第二方面,人工智能仍是一种晦涩难懂的技术,那些做技术,做研究的公司难以形成成熟的、体验好的产品,消费者群体对于 AI 概念普及度也不高,面向 C 端用户有着天然的屏障。 在人工智能的领域也是有标杆产品的,比如 Google Home、Amazon Echo 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硬件。微软也已经将“对话即平台”作为下一巨大平台——这背后也是自然语言语义理解技术。 即使已经发展了两年半,一家创业公司跳出来说要挑战大公司让人听起来会觉得可笑。不过在 Misa 的朋友圈,他不断推介着 Rokid Alien 与 Google Home 的一些对比演示,他不断强调“虽然我们不愿意做这个标杆,但是大家可以看我们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对比。”在自然语言沟通来看, Rokid 看起来确实比 Google Home 要更容易听得懂人话。 “实际上在一些语言的沟通上,其实中国的技术并不比美国硅谷差太多。”Misa 这样评价产品的技术。 产品归产品,市场归市场——即使产品已经足够惊艳,但这也仅仅算走出了良好的第一步而已。
Rokid Pebble 对于 Rokid 来说,拿出 Rokid Alien 只是第一步,最新推出的 Pebble 是第二步。尽管在 Misa 的规划里,这两个产品并没有前后更新跌代的关系——Alien 用来进入家庭场景,在技术方面做一定的积累;Pebble 则为了更贴近消费者,当然它拥有更有“Rokid 风味”的外形设计,并且会有一个更亲民的售价。 为了让产品快速的进入到市场,11 月 7 号,Rokid 和神州数码公司签订了总代协议,正式将神州数码作为 Rokid 的总代理,在发布会现场 Rokid 和神州数码还邀请到几百家代理伙伴。 在一众 AI 热的硬件中,神州数码集团助理总裁朱斌也认为这是他们看到的很靠谱的 AI 产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其实束缚了我们的双眼,双手。” “理论上 AI 提出已经有 100 多年的概念,这几年 AI 概念被重新认可,是因为计算能力提高,互联网的普及。接下来 3-5 年我认为会全面进入到 AI 的领域,不然会被淘汰掉。” 从 Home AI 到 Personal AI 其实是场景的转换,目前一些代表 Personal AI 的产品的核心问题是并没什么用。“总体来说产品体验好,保证其功能可靠,现在的一些语音助手还没有做到这两点,而最后一步就是要突破心灵的连接。”Misa 解释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