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单车投放量,用户量300万,总订单量4000万。这是ofo在其11月17日的城市战略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随之公布的还有ofo开启北上广深等城市的城市运营战略。 走出校园的ofo在完成了北上广深从校园到市区的跨越之后,已经跃迁为一个领跑行业的社会商业运营项目,正式拉开了“单车围城”的战略扩展计划。 随着ofo的扩张,单车市场的终局似乎也越发清晰。 单车市场规模之争如何破局? ofo抢先一步将业务扩展至更多城市,与目前共享单车模式的本质有着很大关系。虽然被称作共享单车平台,但当下的共享单车项目实质上并不是Uber或Airbnb式的共享,而更应该被称作“分时租赁”,不是C2C,而是B2C。 平台需要不断地买车或造车投放,才能拉更多的用户上来,此前有mobike的数据披露,mobike每投放一辆自行车,可以获取8个缴纳押金的用户,押金金额更低的ofo这个比例显然更高。 当前的单车模式并不像大多数的共享经济一样,属于具备网络效应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像“京东”这类自营电商一样的规模效应。只有不断投放车辆,提高单车密度,让用户更容易骑到单车,使用的便利性更高,才能形成规模,依靠足够大的规模和密度形成壁垒。这种规模的形成是和投放单车的速度直接相关的,ofo虽然比摩拜晚一步进入城市市场,但早先已经在22座城市中埋下“据点”,建立了运营团队和经验,可以快速铺开,而凭借单车成本更低,供应链整合难度更低,可以凭借强大的产能,迅速抢占市场,开奖,碾压mobike。 但这样的模式也就导致了,在目前市场前两位的ofo和mobike车辆投放领先优势不够大,覆盖城市不够多的时候,会不断有新的竞争者进入,让整个市场陷入红海。当然,单车市场并不像打车出行市场,j2直播,可以靠补贴用户轻易撬动。大多数用户并不在意1元钱的骑车成本,在意的是找到身边单车的便利性,也就是对单车投放密度的要求,这对平台投放车辆的速度,以及调配单车密度的能力有着很高要求。 不过中国的资本市场向来是买涨不买跌,风险投资也如此,当单车市场火起来的时候,自然会有无数资本涌入。以至于有人开完笑地说mobike+ofo合起来不就是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么。这也难怪这波单车会让一批自行车厂一下子发了财,不过或许再过1年,回收自行车的废旧物品处理厂也能跟着发一笔横财。毕竟这个市场最终会有人找到破局点,而不是陷入一个零和游戏。 那么,单车市场的破局点在哪? 从假共享到真共享
面对逐渐陷入红海的单车市场,ofo选择的应对方式是让自己成为开放平台。ofo希望改变目前平台不断投放自营单车的B2C方式,而变为普通用户的单车在经过简单改造后,也可以进入共享平台实现流动的真正共享模式。 用户共享自己的单车,成为共享车主,获得ofo平台上单车的使用权,从而将目前闲置的个人单车存量资源激活。这也将会使得原本B2C模型中不具备外部性的单车拥有外部性,平台两端的单车和用户可以像一个跷跷板一样不断地平衡和增长,形成网络效应,把用户黏在平台上,提高用户的平台迁移成本。 如果ofo这一共享模式成为现实,那在未来,像mobike这样的其他平台上的单车,其实也都可以接入ofo平台,参与共享流转。好吧,这样听上去,似乎回收废旧自行车这生意就消失了。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我们有待观察,比如目前还不具备GPS寻车功能的ofo,如何让用户更方便的找到平台上的单车,尤其是在各种社会化的存量单车接入之后,用户如何区分和找到这些车或许是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来关注的事情。 ofo城市战略的舍命狂奔
当然,除了共享模式之外,在新市场启动的初期,以及北上广深和mobike等平台竞争的胶着期,ofo还是需要投放一定量的自有单车,于是ofo选择了和单车品牌们合作,这次公布则是和互联网概念自行车品牌700bike的合作。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