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了解电商行业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看的比较清楚,今年的双十一风格与往年截然不同。价格战的撕拼对攻已成为了过去式,倡导品质购物、理性消费成为了新的主打形式。这对于电商环境来说,算是一个商业形式上的完美进化。 在此宏观环境下,各大电商平台的双十一业绩也是节节攀升,屡破纪录。而其中,作为以母婴非标品起家的贝贝网,成绩也是相当不错。据了解,双十一零点开抢后,数百万妈妈瞬间涌入贝贝网,平均中国每3位妈妈就有1位在贝贝网购物。同时,此次双十一贝贝平台的非标品销售占比突破85%,移动端销售占比超95%,表现抢眼。这也是自其布局““妈妈经济””以来第一次参与的双十一,召集了超过10000家的品牌联合促销狂欢,围绕“妈妈经济”打造的童装狂欢城、母婴狂欢城、女人狂欢城、爱家狂欢城等特色板块深受妈妈们的喜爱。除了童装、童鞋、玩具等母婴主打品类外,女装、居家、美妆等众多品类也有20倍增长。 “妈妈经济”是贝贝网创始人张良伦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以妈妈为家庭消费的切入点,挖掘整个家庭的需求潜力,延长母婴电商的生命周期,开辟一个新的消费经济圈。其经济生态形式总共包括三个节点,依次为给小孩买东西、给自妈妈自己买东西,给家里买东西。易观数据也显示,妈妈能决定家庭80%以上的购物需求,开奖,贝贝网双十一的数据似乎向外界证明了这一点,妈妈们超强的购买力爆棚,童装童鞋、美妆女装、家居用品等都是她们囤货的范围,由母婴延伸妈妈其他方面的购物需求,也证明”妈妈经济”是可以良性落地的。当然,关于”妈妈经济”是否有市场,仅靠双十一的数据是不够的,还得从其他维度来审视。 “妈妈经济”到底行不行?我感觉应该从两个维度说起,一个是企业层面,一个是行业层面。毕竟,作为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好的造血能力和良好的品质服务,不足以维持其生存,再好的商业战略对其来说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大的方面来说,行业趋势如果呈波浪状发展,总体不稳定也会导致好的商业概念流产。下面,咱们来具体分析下。 企业层面:具备造血能力和品质服务 才能确保”妈妈经济”顺利实行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跟我一样的想法,如果选择母婴领域创业,标品领域应该会是首选。毕竟作为标品来说,需求比较旺盛,产生的正向现金流也比较多,在活命的情况下再考虑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机会扩充。但贝贝网却是反其道而行,从非标品切入,比如童鞋、童服等。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确保消费周期的最大化,毕竟,奶粉这类标品在孩子3岁以后基本上就很少能产生消费力了,而童鞋、童服最少可以保证孩子12岁之前都能产生消费经济。且非标品相对于标品来说,利润空间较大。这样就可以保障贝贝网在较长的消费周期里,产生较高的造血能力,双层保障下再去考虑扩充风险就更小了。这样就为”妈妈经济”的落地提供了一块很好的土壤。 据最近发布的《2016中国母婴产品消费趋势报告》中显示:新妈妈在挑选母婴产品时看重各大电商平台的评论和促销。众所周知,由于母婴产品适用人群主要是0—12岁的婴童,所以产品的安全性是用户最为看重的因素;而通过已购用户的评论反馈,基本可以确定该产品是否足够安全,开奖,一旦购买产品忠诚度相对较高。那贝贝网是如何做到品质输出的呢?据悉,贝贝网在标品方面,比如奶粉、纸尿裤等业务都是自营模式,全部海外直采、品牌直供,选择海外生产地直采时,并只选择大型经销商、品牌商合作,这很大程度增大了对敏感品类的监管能力,确保了品质。对于产品的质检,贝贝网也相当看重。不仅与质检总局达成合作,还有贝贝质检实验室二+n次质检,妈妈们买到最放心的商品才是最重要的。 行业方面:只有妈妈消费市场趋势足够好 才能确保”妈妈经济”稳定前行 尼尔森报告认为妈妈的网购消费总额是整体网购人群的1.4倍,”妈妈经济”之下,会涉及母婴类、美妆、女装、家居等多个方面的购物需求,那这些方面的需求是否有很强的市场,是否对妈妈们有足够的诱惑力呢?咱们分别从母婴、美妆、服装三大高频领域说起。 母婴领域: 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母婴自身行业的发展趋势;二是电商线上的渗透率趋势;三是人口红利的影响。 据儿童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披露,未来母婴产业市场发展将呈现几何式发展,从2016年的2227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0196亿元。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