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遇见张小娴,到守候《浒门客栈》,一个文化与娱乐的新据点已悄然出现。 1 自从去年9月,咪咕咖啡在苏州独墅湖畔的文星广场开门迎客,这个跨界尝试,就一直广受行业关注。 在这之前,从没有人想过,一家出具有国资背景,背靠通信行业,以数字化内容为主业的公司,真的敢于大张旗鼓地将开咖啡店纳入到自己的发展战略版图中。 要放在早些年,电信行业市场化改革刚开始那会儿,别说咖啡了,就算公司里开个食堂,都算是必须剥离的三产。在精干主业、主辅分离、规范三产的改革方针下,只有扎根主业,才能算是正道。 只不过,时移事易,运营商卖咖啡这件事,如今已不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因为,一切都在跨界。 不想开网站的厨师,不是好的CEO。在这个时代,这句话不是段子,而是现状的总结。 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得不拼命向上下游扩张,向关联行业扩张,向任何可能有潜力的领域扩张。然后给其他人带来了更大压力。 运营商同样感同身受,也同样正在经历从话音向流量的转型。手机对用户的主要价值,已经不再是通讯本身,而是能够上网,获取网络上的数字内容与服务。 既然不甘心退回去,只做好流量的管道,那么,跨一步出去,在新的领域开辟根据地,自然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2 咪咕的诞生,也因缘于此。 自2014年11月18日成立至今,整合了中国移动既有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业务领域资源的咪咕,就一直被视为中国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试验田,甚至成为中国移动数字化转型的主体。 按照计划,中国移动集团共将为咪咕公司注资104亿人民币,分三年拨付,其中2015年已注资71亿。此外,中国移动在企业决策、人事任免、业务流程等领域,给予咪咕的适度放权,亦让咪咕有了在互联网战场上冲杀的自由底气。 但在这些领域,互联网公司都早已耕耘多年,有的领域甚至已经形成稳定格局,咪咕要打开局面,在某个领域形成单点突破,难度并不小。 走移动梦网的老路,依赖运营商的渠道推广,这是一条看似光明的死路,但要以市场化的手段突破,就需要在做好产品的同时,寻找契机作为撬动形势的支点。 在此之前,咪咕曾表示,将充分利用自身的线上线下推广资源,并尝试各种方式建立线下体验专区、体验店,同时与各渠道商深度合作,提供产品封装能力,让手机、PC、平板、家庭电视、车载音响。 在这么多的尝试中,咪咕咖啡会成为一个有效的支点吗? 这目前还难下定论。 可以确定的是,走向线下,正成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中国上网人数逐渐见顶,快速发展红利殆尽的环境下,打通线上线下整合发展,开奖,这已经是所有科技公司都在争夺的大道。 无论小米、华为、阿里、腾讯,皆是如此。 3 最近几年,西风东渐,咖啡文化盛行一时,各种咖啡品牌持续涌现。 但放眼望去,3W咖啡,IC咖啡、创业咖啡、媒体人咖啡,乃至林林总总跨界咖啡无数。但它们大多都醉翁之意不在酒,都是以咖啡为调和剂,以门店为入口,来整合行业内的垂直资源,以谋求其他的业务拓展或商业变现。 咪咕同样如此。 正如一篇新闻的标题,一年光上网费就收入2000亿人民币的中国移动,卖起20元一杯的咖啡,自然不是要涉足咖啡业本身。 事实上,咪咕咖啡从原料供应、服务标准、品控流程,到开一家咖啡店所需要的专业工作,都是由合作伙伴韩国咖啡品牌Coffine Gurunaru负责。 咪咕所做的,是要在这里打造一个融合咖啡文化+舒适环境+业务互动的O2O体验平台,使其成为一站式连锁休闲的体验店,为“有趣、活力、创造”的泛“90后”族群,打造真正属于年轻人的娱乐生活大本营,最终将自己的各种业务,以更年轻、更休闲、更娱乐的方式推广出去,在年轻用户当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用互联网的方式来解释,咪咕咖啡会成为咪咕其他线上业务的线下入口。 所以,在咪咕咖啡,我们能看到更多与其他咖啡店不同的特色。 用咪咕董事长刘昕的话来说,咪咕咖啡就是要实现3个S:智能多元空间Space、差异化服务Service、潮流活动与社交Social,“如果说,随时随地喝上一杯咖啡是咖啡1.0,在舒适的环境里品味咖啡是咖啡2.0,‘咪咕咖啡’希望做的就是咖啡3.0。”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