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 (Selfie),是目前拍摄界别里最流行的趋势 ── 没有之一。 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潮流,坊间也有分析把自拍和自恋 (narcissism) 扣上关系。但无论自拍是个怎样的玩意,它其实见证着科技的变化,而科技也促进着自拍文化的发展。 自拍,没大众想像的简单 当大家以为自拍只是无知少男少女的玩意,实际上,要拍一张有水平的自拍照,一点不容易。“自拍”其实完全违背了正常拍摄的常识:拍摄本来是建基于“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对立关系,但“自拍”却颠覆了这种对立(下图),本身就是矛盾命题。
由于拍摄者和被拍摄对像处于对立位置,所以双方必须有一定的距离。可是,自拍者与被拍摄的自己,理论距离接近零,故此在绝大部份情况下,自拍者很容易把整个画面完全遮挡,容不下其它背景;假设你要在旅行时与景点合照、或是在活动里来个集体自拍,就会发现很难取景。 试想想:史上最驰名的自拍 ── Ellen DeGeneres 在 2014 年奥斯卡颁奖礼的自拍照,真相是下图这样,一个个明星必须面容扭曲的挤在一起,否则就会被挤出照片外,明星们就会失去了这个历史性的一刻。
其次,目前绝大部份相机都是基于面对拍摄者、背对被拍摄对像而设计,从来没考虑到在自拍环境时的操作。所以在自拍的情况下,相机的取景器背向拍摄者,不要说对焦、构图,甚至是要判断拍照时的表情也不容易。加上,相机大部份操作按钮也背对自拍者,自拍时连按快门也不容易,更遑论要调校细节了。
也由于自拍的各种不容易,导致我们在自拍时的各种不雅观姿势。先不要说在公众场合自拍的怪模样,光想想自拍时要把手臂勉力伸出,小心奕奕的调好构图和操作,届时你那吃力而尴尬的表情,你那因为视角而得粗壮的手臂,也免不了被拍到照片里。 老牌自拍科技:自拍杆与运动相机 虽然如此,自拍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仍然是个特大的刚需求。所以人类一直寻找自拍的最佳方法。自相机面世后,最早的自拍“科技”,就是在远处设好三脚架,用自拍倒数功能、或红外线遥控方式来自拍。 但这种方式不太方便,亦不好控制。故此,后来三脚架变成了单脚架 ……就是传统中的自拍杆(下图)。
尽管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第一台正式商品化的自拍杆,是 1983 年的 Minolta Disc-7 相机;但当年的相机由于仍然笨重,所以自拍杆与自拍行为一直没有被普及。 直至 2005 年,加拿大人 Wayne Fromm 为自拍杆申请专利,成为今天疯魔万千少男少女的自拍杆鼻祖。根据 Business Insider 的说法,Wayne Fromm 在推出其自拍杆时,针对刚兴起的运动型相机 ── GoPro,结果随着运动机机开始兴起,自拍杆也开始大卖,风气才开始成型。
GoPro 运动相机为什么与自拍杆一拍即合?很多人分析自拍风潮,都忽略了 GoPro 等运动相机的作用。爱范儿曾提到,GoPro 最初只是一台能固定在手带上的相机而已;由于 GoPro 本身就被设计成与可穿戴性设计,它与配件有巨大亲和力,也促使它日益追求微型化。 与此同时,当时功能手机虽然细小,但上面的相机仍然不太靠谱,也不能与各种相机配件配搭使用;卡片式相机虽然靠谱,但对于自拍杆来说仍然有点笨重。故此,GoPro 这种微型的可穿戴相机,很快与自拍杆配合无间,使用户开始拿自拍杆来自拍。 在自拍杆的推波助栏下,运动型相机默默的推动着自拍文化的发展。 运动相机:自拍的社交化 微型化相机和自拍杆,是自拍的源流,但社交媒体,atv直播,才是真正带动自拍风潮的主因。
在 GoPro 开始发展的同时,Facebook 和 YouTube 等社交网络也快速成长。不少 GoPro 用户也开始在社交網站上,分享把自已的在极限运动和旅游自拍情境(上圖);故此,在智能手机还未普及之时,GoPro 已经成为迅速成为 YouTube 视频的重要来源。不少分析指出,GoPro 后来也注意到社交网站在经营上的重要性,进一步把 GoPro 发展为成社交媒体的重要工具。 不久,在每个海滩、每个雪山,甚至是每个旅游景点,就有一堆人拿着自拍杆、架着运动相机来自拍(下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