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用MSN的时候,有个小遗憾,人数上限是1000人,不够用啊,所以隔一段时间要清理一次好友,当时我曾经给MSN中国的老大提过需求,能否给我增加到2000人,结局当然是被拒绝了。现在微信上限增加到了5000人,依旧不够用。 (三) 通过QQ和MSN的签名可以看出,我多么希望聊天是单刀直入的。当然,这里说的是和工作有关的聊天,不是闺蜜那种闲扯淡的聊天。 从另一个维度看,QQ和MSN时代问“在吗”是情有可原的,而微信问“在吗”则是罪有应得。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维度是? QQ一直是有用户状态的,分为在线、忙碌、离开、隐身、离线等。所以,除了在线这个状态,后面的几个状态你是搞不清楚的,于是就有了“在吗”这个经典的开场语。还有段时间QQ猛推等级,用户为了得到星星月亮太阳,常常开着电脑挂QQ,这个时候在线也是伪在线,那是用来骗腾讯公司的。 从QQ到微信,有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不再区分在线离线这些状态,因为微信一开始是只给手机用的,而手机是一个带着体温的电子产品,是时时刻刻带在身边的,因此就默认为用户永远在线。微信火了之后,QQ有个版本也取消了在线离线状态,j2直播,结果被用户骂惨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恢复了几个状态。 既然默认为永远在线,还问我“在吗”干什么?只要人活着,自然是在的。毕竟我没在签名档里说:主人已死,有事烧纸。 (四) 不得不再次提到我那本构思很久却一直没有真正写作的书——《碎片化生存》。在这个碎片化生存的年代里,虽然微信产品设计的是用户永远“在线”,这类产品也叫即时通信工具,但微信交流却不一定是“即时”的。 没有人能够做到随时“在线”,没有人有时间能够做到在微信上随时等候别人的召唤,正常情况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回复别人的信息,可能是开会的间隙,可能等电梯的空档,可能是约会的早到,可能是蹲在马桶解大手的时候。因此你管人家在不在,把你的事情直接说了,等在对方在碎片时间回复即可。 本文开头,我的那个案例可能是个极品,但你可能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在吗”你回复了“在”之后准备立即进入聊天状态时,对方却没有下文了。很可能就是对方用他的空闲时间问一句“在吗”后又默不作声去忙他的事情去了。 更怕的还是一不留神就陷入“套路”。有些人,其实你并不熟悉,平时也很少联系,当他有求于你的时候,往往就是以“在吗”开头。一旦你回复了“在”,你就失去了装聋作哑的机会;一旦你回复了“在”,你就被迫要响应他的需求。那种感觉,就像被人逼到了墙角,必须要给出一个交代才行。这个套路,就像小时候雪地里捕麻雀,“在吗”就像人类故意撒下的玉米粒。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在吗”的后面,往往跟着要你“帮忙的事儿”。 (五) 有事为什么不单刀直入?非要从“在吗”扯起呢?给别人打电话时问一句“方便吗”是尊重,给别人发微信时来一句“在吗”可能就是一种骚扰。 拜托了,大家都很忙,请不要故意浪费别人的时间。微信交流,最好单刀直入,有事说事。不觉得“在吗”是画蛇添足?不要那些套路,开门见山不好吗?有事说事,无事退朝。 真想给微信里的“在吗”设置一个自动回复“你猜”。如果对方真要连续问8个“在吗”,我就连续回复8个“你猜”。 BTW:本文是继《请别再发微信语音浪费我的时间了》之后,探讨微信用户行为系列的第二篇文章。这个系列还需要讨论什么,欢迎与我交流。去公众号“刘兴亮”里回复暗号【土豆】,给你推送我的个人微信号,添加时简单注明理由和讨论事宜。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