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不少阿里系创业者第一笔钱、第二笔钱拿到了,花钱如流水,扩张太快。当你在天使轮、A轮融资时顶的光环足够大,大到投资人可以不太关注你的运营细节,大到可能有些数字比同类企业差一点,投资人也可以不计较,但要知道投资人永远不会是因为你是阿里出来的,每一轮都给你钱。 我认为创业者在不同的融资阶段,需要关注的点也不一样,我总结成「三个优先」: 时间优先。我有两句话,一个叫拿到钱干起来,否则你的模式就不是模式了;第二个拿到钱活下来,不要太纠结估值。 金额优先。我没有 2 千万,没有 5 千万人民币,我这件事就做不成,所以对我来说,我必须拿到 2 千万人民币,必须拿到 5 千万人民币,这个时候估值也不重要。 股权比例优先。举个例子,当你只愿意稀释10%或15%的股权的时候,通常我说多五百万,少一千万,都应该对你没有什么大影响。 轮次越早,时间优先,先拿到钱干起来,活下来。我指的第一个优先是天使轮、 A 轮,是时间优先。投资人相信你,给你钱的,拿到了先干起来。第二个优先,是 B 轮、 C 轮,金额优先。这个时候你的公司多一千万,少一千万,会让你的公司跟别人不一样。第三个优先,是到了 C 轮或者 C 轮以后,要考虑的是股权比例优先。这个时候你公司的业务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健康,你再做融资的时候,是比例优先,毕竟你前两轮,没有考虑太多股权比例。 阿里A轮的时候,包括在经济寒冬里做B轮的时候。Joe说的都是,谁先到账,比例都好谈,因为公司要先活下来。到了雅虎那一轮还是金额优先,必须有这些钱来解决问题,来解决淘宝和支付宝的发展,来提出解决早期的投资人退出的问题。所以当时马总跟雅虎说必须要10亿美金,股权比例可以再谈。我2006年加入阿里的时候,阿里才刚刚进入股权比例优先的阶段。 第三大致命伤:找方向容易起大平台病 找方向不是找一次就结束的。阿里的方向据不完全统计,换过二三十个方向。大方向没有变,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电子商务跟互联网结合没变,剩下的方向换了很多个。 今天阿里系创业者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永远觉得我是阿里出来的,平台成就了阿里,我就要做一个大平台。而实际上平台是成功了以后,自己回头一看说,原来我一不小心做了平台。没有谁第一天就发誓要做平台的,很多人一开始因为做了个小工具,一不小心才有平台了。什么是平台?平台最关键的要素是你有足够多的用户。当你用户足够多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成为平台。 我最早和阿里的同事聊的时候,他们没有说平台的,当时大家都是说一个个具体的产品。而当阿里到了10万个客户的时候,也就自然有了平台的感觉。 今天阿里系创业者,可能加入阿里的时间比较短,或者即使比较早加入也忘了,其实当年阿里是没有平台战略的,只有产品战略,所以你在确定方向的时候不要定太大了。 今天很多创业者在资本多的时候,对换方向无所谓。现在资本市场的环境不好,他口袋里钱不多了,好像离盈利目标还很远,离忽悠下一个投资人要做的数据也很远,于是就选择换方向。 阿里系创业者在换方向的时候,最容易犯错的却是原来的优点:我们执行力太强了。做方向切换的时候,这个方向盘和刹车同时打、同时踩,但这样会翻车的。我问这些换方向的创业者,你第一次定方向考虑了多久?很多人告诉我,考虑了3个月,6个月,最少的也有几个星期,而换方向很多人通常只用了一两个晚上,一个星期就下决定了。 你找方向的时候还没有任何包袱,没有员工,没有用户,什么都没有,还想了很久,但换方向的时候你有客户,有团队,有系统,倒想的简单,一刀就切下去了,这显然不合理。 很多同学不了解,阿里每一次换方向的时候,需要用了6个月时间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要想改了以后,好的情况怎么样?中等情况怎么样?差的情况怎么样?把客户分成了几类,改了以后,对每一类客户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改的效果达到了预计的50%,怎么办?达到了120%,怎么办?一定是谋定而后动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