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是这一连串复杂的流程和问题,推高了物流成本。物流是电商的喉结,物流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商的效率,物流成本的高低,也决定了电商成本的高低。在今天电商如此发达、全民网购已经成为习惯的情况下,真正的核心问题其实早已经不是电商平台的GMV到底要做多大,而是全行业到底要如何把流程缩短,把成本降低。 中国快递协会预测称,2016年双十一预计包裹量将会超10.5亿个。而这10亿个包裹都要经历一趟复杂的流程,背后的社会成本其实都是由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以及用户、商家各方分担了。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物流成本占GDP 2014年为16.6%,是美国的2倍,日本的4倍。虽然这两年占比趋势下降,但依旧不足。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低也是造成国内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今年双十一前夕,马云前往双十一筹备现场探班的时候,强调自己对销售数据没有任何要求。因为销售数据增长这几乎已是定局,在这种情况下该想的事情早已经不再是增长多少。零售额的增加带来的物流压力必定与日俱增,如何把效率做到最优,把成本降到最低才是各方需要推动解决的问题。 智能仓储背后成本效率的平衡 效率最优这个问题其实各个电商平台、物流公司都在思考。无论是仓储、物流还是说配送环节,各个厂商都在用技术手段把物流环节做到最佳。今年双十一前夕,各个电商平台都在展现自家的智能仓。不仅如此,物流公司也是在逐渐引进全自动化的生产线,通过机器把效率提升。 通过智能仓储、智能机器人以及自动化生产线来提升效率的做法在美国早有先例。2012 年,亚马逊豪掷7.75亿美元买下了专注于智能仓储的KIVA机器人公司。截止今年7月,大约有3万台 kiva 机器人在世界各地亚马逊的仓库中忙碌着。根据德意志银行的分析,这些机器人减少了亚马逊20%的运营费用,而每一个使用kiva 机器人的公司,每年能节省2200 万美元的物流费用,让 kiva 到100配送中心上班,每年能为亚马逊节省 25 亿美元的开销。
今年双十一,阿里菜鸟的无人仓里也玩起了机器人总动员,菜鸟研发的智能AGV拣货机器人矩阵每小时能将220箱甚至250箱货物入库,让仓库内人均每天处理的订单数提高了1倍。目前来看,这种全自动化的机器人已经在菜鸟仓库投入使用,虽说这还更多偏向于试验仓性质,主要针对适合于电商应用的设备进行升级及大规模应用前的测试和实际业务的试跑。但实验仓已经完成自动贴标、自动化包装机等行业成熟设备的系统对接测试及应用测试。 无人仓依赖于仓储配货标准化,仓储备货标准化依赖于订单标准化,订单标准化依赖于销售标准化,销售标准化依赖于客户需求杆准化。在一些标准化的零售商品可以采用无人仓。无人仓效率比人工高毋庸置疑,从长远的效率提升来看,无人仓的潜力是肯定超过人工的。但成本会成为其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还不能确定一台AGV拣货机器人的成本到底是多少。不过,根据公开的数据来看,一台kiva机器人售价30万人民币。在国内来看,仓库雇佣一个人一年成本不过8万元,人力不仅仅能够搬运货物,还能包装检验货物,比起机器人而言,更为灵活。而且国内制造业标准化程度还有待提升,物流多为非标品,自动化分拣难度较大。所以国内无人仓和有人仓未来的匹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定还是两者相互补充的状态。 实际上,国内物流公司如顺丰也在大规模部署全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运输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可以规划分拣、配送路线,j2直播,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等的使用可以降低差错率。这样的生产线之上,还是有少部分人力在全自动化生产线上从事辅助工作。人员的使用场景大多是在货车辆抵达自动分拣线的进货端时由人工接货,由人工控制分拣系统的运行,分拣线末端由人工集载、装车,自动分拣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工使用的环节基本都处于两个环节的连接场景之中。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