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IT新闻 >

报码:【j2开奖】晨兴资本袁野:如何抓住用户的本质需求,逃离产品的死亡循环?(2)

时间:2016-11-06 12:04来源:118论坛 作者:118KJ 点击:
在做产品的当中,我们也需要找到用户的根本性需求。最近我在andrewchen的Blog看到一个名叫“Product Death Cycle”(产品死亡循环)的理论。如下图: 初步看

  在做产品的当中,我们也需要找到用户的根本性需求。最近我在andrewchen的Blog看到一个名叫“Product Death Cycle”(产品死亡循环)的理论。如下图:

  

报码:【j2开奖】晨兴资本袁野:如何抓住用户的本质需求,逃离产品的死亡循环?

  初步看这个循环,第一步是寻找用户需求,第二步是设计产品满足其需求,与经典商业逻辑相符,而第三步却又回到了原点,看起来让人觉得矛盾。

  然而当我们拆解这个循环的每一步,分析其场景,或许能帮我们解开这个困惑,从而避免陷入到这样一个产品的死亡循环当中?

  第一步:没人使用我的产品

  可能是产品原因、市场原因、早期用户选择不合适、产品本身需要突破临界点才有价值,等等原因。

  当面临这样的现实问题时,经典商业模式的认知往往引领我们去了解用户、满足需求、进而赢得市场。这样的认知让我们本能倾向于将问题提给市场(用户),然而这样可能会让我们忽略了以下3点:

  在寻找外部原因前,跳过了内部询问:产品的原始愿景或需求是否有问题?期待外部答案某种意义上就是降低了对内部原因的拷问。 市场(用户)有时不能解答。如果你的产品创新十足,那么高概率早期市场/用户不能理解或者通常低估它未来的价值(汽车发明前用户的调研反馈是需要更快的马车),同时早期用户可能与未来主流用户相差很大(迎合早期用户,结论可能不具代表性)。 无感用户不会反馈(导致样本缺失,不可见的部分可能更重要),有感用户本能提出完善性的改进建议。我曾经和一位创业者聊他的早期产品,产品发布后获得了1万的下载,6000的注册,1000的日活,他们抽样100位注册用户调研,50位给予反馈,其中40位是日活用户。

  不难发现这一流程中,有4000的用户是未注册信息的,这意味着一开始你的产品就被他们否定掉了,你无法获得这群人的反馈,而你所收到的反馈又多为已经认可你产品的用户,而他们所提出的反馈更多就是增量产品的完善性需求。(投投感悟:早期做产品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需求,就像小马哥说:“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操作便利。”

  第二步:问用户缺什么功能

  如果第一步仅向市场(用户)提问,很容易被带入有感用户反馈的陷阱。压力或逆境下我们容易关注「积极」的反馈,放大用户肯定的点,选择性忽略否定的点,“这版做的还不够好,用户还需要什么功能?”

  然而为什么是缺功能?而不是功能太多?或者没有一个功能点打爆用户?为什么是加法而不是减法?甚至归零重来?为避免陷入下一步循环,很多产品朋友反馈他们会将产品心态归零,更关注流失用户根本不用的原因,atv,坚持找到一个用户超爱的点,打爆这个需求点。

  在找到这个本质之前,尽可能少做加法,而每次加法都是为了捕捉这个超级产品点,找到后不忘做减法除掉被证伪的产品点。现实中,很多产品经理由于需要在产品构思与细节执行中反复,不经意间就容易忘记了初心,误把过程当成目的。

  第三步:开发增加缺失功能

  有了热心用户的建议,加上创业者倾向于让团队忙碌充实,这样创业者就很容易陷入到去开发增加缺失功能的「短暂充实」中。

  以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在很多产品的迭代中可见:

  社交产品里增加小游戏、漂流瓶、更多贴纸、更多滤镜、更多登录方式。电商产品里增加红包、打卡、主题活动,似乎每个电商开始分类+秒杀+社区,最近流行图片加标签。O2O产品里高频扩品类,低频玩聚合,首次免单、邀请好友送礼,每个产品都在设计自己的平台路径。

  开发增加缺失功能,在产品早期往往短期有效,然而当产品不断追求新功能而忽视产品的原始愿景和核心定位,很容易进入「各类需求都满足一些」的产品集中营。

  如何避免陷入产品死亡循环,过去几年与很多产品经理的交流中我发现,「保持早期产品的极简性」是一个相对简单有效的方法。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