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亚马逊工程师决定将亚马逊为季节性购物而准备的软硬件资源打包出租的时候,或许连贝佐斯也不会意识到这个产品居然会成为亚马逊的未来,而当 2009 年阿里云工程师写下「飞天系统」第一行代码时,或许也不会想到,彼时的那一颗种子竟然会长成现在的参天大树。 在昨晚公布的阿里巴巴 2017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阿里云的业绩非常耀眼。营收同比增长130%,达到 14.93 亿元,连续第六个季度增幅领跑全球,付费用户数量也同比增108%至65.1万。下图展示了阿里云营收快速增长的趋势图: 事实上,阿里云的增长并不「孤单」,自 2015 年下半年开始,全球云计算市场所爆发出的增长势头令人惊艳。而仅以当前三大玩家阿里云、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在过去一年半的表现为例,下面的这个增长曲线非常惊人: 「罗马城并非一天建成」,上述三大云计算公司的发展历程并不平坦。云计算产业从无到有,从看似无底洞投入的烂生意到现在各家争破头皮卡位的好买卖,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普及,直播,互联网改变了用户对于使用权和所有权的认知,从而直接推动了云的落地,企业甚至不用购买硬件设备,直接基于互联网访问,按使用量购买。 这并非简单的服务器硬件「资源池化」的技术变革,更带动了一场商业模式的变革——当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之后,云计算将是下一个基础设施。由此带来的颠覆性效应则是大公司 IT 管理成本直线下降,中小创业公司的创业门槛大幅降低,由此也造就了 instagram 以 13 人团队打造 10 亿美金产品的神话。 今年下半年以来,所谓「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甚嚣尘上,而站在这样一个后智能手机的时代,在享受移动红利的苹果、Google 增长乏力以及传统 PC 上下游苦苦支撑的时候,云计算成为撬动全球「互联网下半场」的重要变量,atv直播,其未来还有三大看点。 1. 人工智能 早在今年 3 月李世石大战 AlphaGo的时候,Google Brain 团队负责人Jeff Dean 就在一场发布会上透露,未来将包括 AlphaGo 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云计算平台,成为一种「更高级的云计算」。 Google 的上述思考得到云计算诸多小伙伴的「认同」。亚马逊、微软或是相继推出基于各自云平台的机器学习产品,或是将大量涉及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的算法融入到云产品中。早在 2016 年年初,阿里云发布的「数加」平台,就将大数据分析融入到云端。8月,阿里推出一款名叫 ET 的人工智能产品。到了上月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进一步展示了云和人工智能结合的新产品,与杭州政府共同研发杭州城市数据大脑。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的云端化已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说云计算的 1.0 主打分布式的计算资源,那么 2.0 就是出租人工智能驱动的计算资源。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对于当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实践来说,数据、算法、计算资源缺一不可,未来一段时间,云计算厂商也将在上述三大层面展开激烈争夺,而数据争夺战将成为其中重要的战役。 马云曾在多个场合指出,数据会成为未来的新资源。而且也将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不会因为利用而衰减的资源。互联网公司天然具有数据的优势,亚马逊、Google、阿里巴巴各自在不同领域耕耘十几年,早已拥有了海量的数据,这种天然的优势也将形成云计算领域天然的护城河,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缺乏数据引发的云产业格局变迁或将不断出现。 2. 产业洗牌 一项技术是否能够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就是价格门槛的高低,云计算也不例外。过往,受制于技术发展水平,云计算的价格并未达到亲民的地步,而这几年,云计算的各大玩家,从亚马逊、Google、Azure 到阿里云,都开始频繁降低云产品的价格门槛,不断释放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摩尔定律」红利。 降低云产品价格一方面能够加快技术普及和落地,另一方面则将不同程度地加快产业洗牌的速度。德意志银行早先就针对阿里云宣布中国区云产品全线下调价格的举动指出,降价将引发云计算行业内主要厂商将采取跟随策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