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是为了让数字变得很大、更多人抢更多次数、花更多时间,那我们整个产品逻辑里面就会围绕这个目标去做,我们会让用户抢 100 次才抢到一个红包,这样参与人数次数最多。如果让用户高效抢红包,我们产品逻辑就变成了废除了所有的多余过程,让用户尽可能少的花时间在微信里面。 这两个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对用户来说,花尽可能少时间抢到红包,但是他是最愉快的,但是数字上相比而言不是最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后来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反而是说我们采用这样一种对用户有价值的做法,最后获得了口碑都特别好,当然数据也会很好,不会不好。 这里反映了一个点,你用一个不同的目标驱动的话,产生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从来没有给公司领导反映我们的 KPI 有问题了,反而现在很多同事往往是聚焦在数据的目标上,这是大家要反思一下。我跟技术团队讨论问题时候也说,不要太关注用户的增长,因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增长,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给用户做了什么事情。满足了他们某一种使用的需要、愉悦的需要,更加应该关注这个方面。 其实,大家会看到即使在微信里面也会有很多不合理的东西存在,有的地方还大行其道。之所以说大行其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说即使在我们 BG 内部,我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同事跑过来说,某一块让整体的微信使用体验差了很多,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大家只是默默忍受了,如果这样做,不管是商业的原因还是什么原因,一定有它的道理。自己也不爽、认为很不合理的东西,但是大家不会跳出来说这个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把它改掉——像这样的点我反而是觉得特别可怕的事情。 我举一个内部不好的例子。 比如城市服务,城市服务作为微信里面一个入口功能也挺重要,去年制定年度目标的时候,团队给我抛出一个年度目标,这个年度目标我一看就吃了一惊,因为我没有看到这样的年度数据。什么样的目标呢?列出来明年要达到年访问量、年 PV 达到多少……我说怎么会有一个年 PV 这个说法,我没有听说过,我只听过日 PV,最多听过周 PV。团队解释说如果说日 PV,那个数据太小了,不好看,我当时有点哑口无言了。 这看起来是一个技巧,但是我希望同事少用这样的技巧。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日 PV、日 UV 在增长,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很大的年 PV 这样的数据;我们应该看到城市服务里面每一项服务它的质量、可操作性越来越好,也不想看到这里面进来的次数有多少——就像刚才说的,因为当我们提出一个目标方向,我们努力方向一定会随着这个目标改变,当提出一个纯数据目标,努力方向可能会围绕这个去做。 昨天跟 Tony 聊天,Tony 说微信有一个特别大优点,就是商业模式建立的比较干净,不是在透支流量状态下做的。之前我一直没有想这一点,我觉得这不是应该的吗?Tony 一说我才想到,大家发现我们在微信里面流量方面其实是非常的保守、非常谨慎的。我们所有业务不管是商业还是非商业的,我们去衡量它对用户具体带来价值是不是真的很大,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使用这个流量。 就像大家看到微信广告的表现一样的,上次在公司会议上连 Martin 都说这里广告的空间特别大,原因是这里的流量根本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事实上,大家会看到从微信广告上线到现在,没有一个平台广告产品能够像微信朋友圈广告这样做到几乎没有什么用户的抵触,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用户说为什么我看不到一些广告,他能看到——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效果。并不是我们刻意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而是说即使我们考虑像广告这样非常商业化的东西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用户是不是把它当成一个很友善、很好的一个功能在使用,而不是说我们去测试一下用户的忍耐力下限、一直到击穿它为止,我们不是这样想问题。 所以对于这一块建议大家多一些思考,其实很有意思,你会发现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分支道路让你去选择,看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做选择。 在去年公开课我对外说了一个观点,好的产品是让用户用完即走,业界反馈说你们微信太矫情了,因为你们用户这么多,谁也离不开了,所以你们可以这样说。 其实真的不是这样子,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好的产品就是一个好的工具,好的工具就不应该黏住人,是应该帮助用户非常高效率完成他的任务,而不是说用完了还要拿到手里玩一会儿、多用一会儿,那不是一个很高效的表现。但是对这样的一些想法的话,我特别希望它能够根植到大家意识里,时刻想一下什么是我们做的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我愿意在这个点上反复跟大家说这个东西。 敏捷性和小团队密不可分 我今天想分享第二个点是关于我们的敏捷性方面。 因为这里很多同事没有经历过 QQ 邮箱时代,我先跟大家讲一讲 QQ 邮箱的故事。其实,QQ 邮箱经历过一个很波折的过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