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ch Bar被放置在键盘顶部的长条形触控屏幕,为了强调这项创新的合理以及必然性,苹果强制性的将部分系统功能调入其中,比如亮度、音量调节功能等。 大体上可以将Touch Bar的功能分为三部分:快捷回复、快捷编辑及预览、系统功能调节。 快捷回复方面,比如利用Touch Bar可以选取不同表情,通过滑动触摸的方式点击回复短讯,还包括点赞、转发、分享等等社交功能。 快捷编辑及预览功能主要用于轻量级任务处理,根据演示来看,Touch Bar可以进行简单的图片、视频、音频编辑加工,以获得更好的展示效果。而且,Touch Bar能够实现预览多任务以及显示正在输入的文本信息。 4、售价 13英寸MacBook Pro(基础版),无Touch ID,1499美元起;13英寸MacBook Pro(高配版),1799美元起,2-3周发货。 15英寸MacBook Pro,2399美元起,2-3周发货。 Touch Bar对比Surface Dial 作为本次升级的核心重点,Touch Bar有必要提取出来解读。私以为,Touch Bar的出现和Surface Dial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便两者形态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本质上都是打破了传统PC的键盘+鼠标的交互理念,直播,证明两大巨头对于PC在交互层面的创新有着一致的判断。 早在2012年,j2直播,库克就曾当众否认了为MacBook系列加入触控式设计的可能性,库克将这形容为“你可以将烤箱和冰箱融合到一起,但这些产品不会让用户满意。”而事实证明,微软为PC加入触控功能并未市场掀起风浪,反而是不温不火,乏人问津,显然触控并不是生产力工具的痛点。而现在,Touch Bar的出现也算不上打破苹果不为MacBook加入触控的产品理念,其在不影响MacBook Pro整体功能的情况下,另加一块小触控屏以增加整体的易用性显然仍旧是遵循了原来的产品策略。 但是对于实际办公体验而言,Touch Bar是一个有些鸡肋的功能,Touch Bar的出现混乱了原有的交互逻辑,用户必须在屏幕、Touch Bar、键盘、鼠标四者之间不断切换,反而干扰了工作程序。而Touch Bar轻量级的操作能力又必然和触控板形成冲突,所以Touch Bar本身是一件半成品,其看似美好的应用前景,实则很难补齐触控板与鼠标之间的体验差值。 Surface Dial和Touch Bar的出现都堪称是一次PC在人机交互层面的创新,微软Surface Dial做的是加法,试图创造一种全新的鼠标形态以探索PC在未来的交互模式。而Touch Bar则是在鼠标的基础之上做减法,试图在工作场景中弱化鼠标的重要性,但是触控的先天缺陷,即难以实现精准操作,使得其实用性大打折扣。 总结: 在轻薄上,苹果无疑又一次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机身做工也无可挑剔。但是自从Windows 10之后,微软在软硬两方面发力,带领众多PC厂商迅速追赶,至少在这次发布会上,新Surface Book与新MacBook Pro已经有了正面一战的实力。 在科技行业,有时候进步慢可能就是一种退步,苹果和微软在PC行业的缠斗从上世纪就已开始,而此时两者几乎又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后继略有乏力的苹果到底还能保持多久的优势,或许在接下来的市场反馈之中就能一见分晓。 李玉杨:野路子上位,欢迎关注,首发于公众号:李玉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