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领域的创业公司Ucloud也涉及了计算、网络、数据分析等9个大类。还有一个更直接的例子,2015年12月份上线的网易蜂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提供的产品从数款增加到了几十款。 不难想象其中的逻辑所在,云计算在本质上仍属于互联网服务,借助行业云打开市场后,势必要不断满足客户新增的一系列需求。 常见的做法是,云计算厂商积极梳理上下游资源,对内整合自有资源,又通过战略合作的形式整合外部资源。也就是说相同的客户类型决定了云计算服务的趋同,这种自下而上产生的影响还远未结束。 国内云计算领域的象限式格局 我们不妨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对云计算服务产生需求的内因,很多企业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需求,云服务似乎成了实现互联网+的“绿色通道”。 一些客户出于对数据安全性和降低成本的考虑,混合云的需求越来越多;也有一些企业希望由一家云计算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以获取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这些不同需求,决定了互联网巨头进入云计算市场时选择了不同的象限。 象限1:应用市场模式 OS厂商习惯于把开发者集中在应用市场中,对云计算而言似乎也适用于这种形式,只不过云厂商更希望用生态这个词来包装。亚马逊将合作伙伴的技术解决方案托管在AWS平台上,微软基于Azure云平台提供计算、数据、应用、网络等服务,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Ucloud等也选择应用市场模式发展云生态。 IaaS提供商希望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集中在自己的基础设施平台上,以实现一站式的服务并扩大云计算的边界。 象限2:跨界融合模式 觊觎云计算不只是互联网阵营,但互联网服务正在融合到越来越多的云平台中。 在云计算出现之前,华为、浪潮等以销售硬件的企业成为IT领域的领跑者,而在云计算兴起之后,这些厂商普遍采用了软硬件一体化的生态路径。华为针对智能终端推出了一系列面向个人用户的云服务,智能硬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业者也通过和云计算的融合探索到可能爆发的契合点。 象限3:场景化云服务 云计算在国内的兴起已经有七八个年头,客户对云服务的需求也从早期的计算服务升级到应用场景的构建。相比于技术同质化的基础设施服务,场景化云计算服务仍处于蓝海市场。 不过,进入到这个领域的互联网巨头也越来越多,网易“一口气”上线了云信、七鱼、蜂巢、云捕、易盾、易测、视频云等七款场景化云服务产品,京东推出了金融云,此外还有七牛、环信等创业者,这个市场越来越热闹。 象限4:传统云服务 类似于SaaS、PaaS的服务模式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早期的企业邮箱就属于SaaS的范畴。而当云计算之风袭来之后,很多企业级软件厂商也想要搭上云计算这趟快车,毕竟Salesforce的成功摆在那里。于是,八百客、CSIP、金蝶、用友、XTools等SaaS服务商相继出现,“软件+服务”的模式也开始成为主流。 而在国外,为了加强对互联网服务市场的抢夺和用户的占领,Oracle已经通过资本运作来迅速争取SaaS领域的地盘。或是收购或是合作,未来这个市场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参与进来。 需要指出的是,生态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的共同追求,而应用市场模式最为符合生态的特点。场景化云服务在尝到甜头之后势必会加强在基础设施上的布局,传统云服务会增加更多的互联网和云计算元素,而跨界融合的云计算也将越来越互联网。 新技术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核武器” 云计算的发展有没有捷径?答案并不清楚,IaaS服务也好,SaaS和PaaS服务也罢,自身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痛点。但云计算的技术仍在不断迭代,且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达到前代云服务所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新技术成为互联网巨头进军云计算时乐于炫耀的“核武器”。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就是Docker技术。2015年被称为Docker野蛮扩张的一年,先后通过了OCI和CNCF 两大标准组织的确立,而在国内Docker则被一些互联网巨头视为弯道超越的秘密武器。 比如说网易蜂巢选择了以Docker为核心的容器云为切入点,借助DevOps和微服务架构两大优势成为新一代基础设施云服务。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