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而IP模式则是注重内容孵化,例如简书、知乎、头条集合优秀内容帮助作者内容版权化,推出电子版图书。当然在视频音像领域,这一IP孵化模式更具有想象力。 3. 由于和传统电商有着不同的传播媒介,内容电商自然有自身的特色。内容电商在表现特征上最大的不同是将电商场景化。这个场景化既不同于VR电商的虚拟体验,也不同于线下的体验式消费,电商场景化应该是将电商嵌入内容之中,为内容匹配消费场景。这就注定了电商场景化不会走“大而全”的模式,atv,否则会让用户分分钟“出戏”,产生广告软文的嫌疑;“单品爆款”模式是保全内容节操的最有效手段。 关于工具社区化 严格意义上来说,工具型产品有社区化和社交化两种模式。 首先,工具型应用中,只有具备生产属性的才能够打通社区和工具之间的壁垒,无论是Instagram、美拍都以工具属性为重心,至少在同类修图工具中的效果首屈一指,然后围绕这一基本属性进行社区化改造,从而形成工具型产品的护城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工具社区化往往开始于激发用户的分享欲,生产型工具应用进行社区化尝试的案例比比皆是,脸萌、小咖秀、百度魔图等等,还有前途未卜的Prisma。 而每一款现象级的工具型应用,其必然参杂了足够多的社交化发酵,而能够让这款工具型应用转型成为社区化产品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将优质内容进行沉淀和留存,从而形成一批真正的种子级用户,而这就是工具应用转型社区的引爆点。也就是说,一款工具的种子用户到底是以微博、微信的用户身份进行内容分享,还是作为工具社区的用户对外传播,前者是以“功能插件”形式存在,而后者则是作为独立于其他社区产品之外的社区平台存在。 脸萌和Faceu两款产品就解释了单纯的工具和以围绕工具属性打造个性化社区两者的本质区别。当然,Faceu目前仍旧难言成功,但是对比两者百度指数波动仍可管中窥豹一番。 经济学中,将单一变量增加所引起的总量加倍放大称为乘数效应;而在工具型社区上,前期足够的用户和优质内容的积累,借助于网络社交和口碑相传,很容易引发乘数效应,而这就是工具转型社区化的龙门一跃。 关于工具服务化 PC互联网开启了数字商务时代,移动互联网则是催生了云商务的出现。以智能手机、平板为首的移动设备在硬件上铺平了随时随地办公的理想化道路,而云计算的出现则是给出了软件层面的实用解决方案。 在SaaS之风吹遍整个企业应用软件领域之时,不可避免的,在企业级这一高壁垒、高利润市场引来众多新晋业者的虎视眈眈。而云计算则扮演了重构整个企业应用软件生态模式的角色,给予了后来者居上的机会。 譬如发迹于移动端的生产型工具应用印象笔记,他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笔记类应用中脱颖而出,除了具备出色的“记录”功能之外,多人共享、跨终端同步等服务也是相当重要的特色。国内的有道云笔记手机版、百度云企业版、office 365等应用都可以算作是生产型工具应用服务化的案例。 但是移动端硬件在商务领域的存在感始终弱于桌面设备,除了性能短板,信息的输入/输出效率同样难以匹敌桌面级设备。而硬件的这一缺陷可以肯定的说:严重影响了移动端SaaS型应用的价值,生产型工具应用如果进行服务化改造,不得不悲哀的意识到,移动端SaaS在大多数行业仅能作为辅助,而且还必须为多个平台进行适配,以适应跨终端(平台)服务。或许生产型工具应用进行SaaS化改造还未找到准确的用户痛点,一定时间的摸索不可避免。 关于工具产品国际化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