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还用将扩散型忆阻器和常规的依赖电场的漂移忆阻器结合在一起使用,结果发现可以展示出脉冲计时相关可塑性(STDP),STDP 根据脉冲时间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 精确再现突触可塑性是创造类脑计算机必不可少的条件。以前也有研究只使用漂移忆阻器模拟钙离子的动态。但 Yang 表示,这些忆阻器是基于物理过程,不同于生物突触,因此保真度和各种可能的突触功能都有很大的限制。Yang 表示,“扩散型忆阻器帮助漂移型忆阻器产生了类似真正突触的行为,结合使用这两种忆阻器带来了 STDP 的天然示范,而 STDP 是长期可塑性学习规则的重要因素。” 神经形态计算最重要的两个器件凑齐 今年 8 月,IBM苏黎世研究中心制成了世界首例纳米。相变神经元信号传输速度很快、功耗很低,而且在相同的输入信号下,多个相变神经元的输出会有轻微的不同,而这正是生物神经元的特性。
IBM 苏黎世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相变存储材料,制作的随机兴奋神经元。两边微小的方形是电极的导电板,很尖的探针触碰到导电板,让相变材料回应神经信号输入。每组探针都能接触到100个细胞组成的一个集群。来源:IBM研究院 IBM 研究人员已经将好几百个这样的人造神经元构成集群,并用这些集群代表快速复杂的信号。不仅如此,每个人造神经元都表现出了很高的耐受性,能够在 100 Hz 的频率下运行好几年。每个神经元的能耗都少于 5 皮焦,平均能耗少于 120 微瓦。相比之下,60瓦的电灯泡需要消耗 6000万微瓦。 现在,直播,研究人员又制造出了扩散型忆阻器,相比传统的 CMOS 方法有着极大的改善。论文所描述的扩散型忆阻器将带来能量消耗大幅减少。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系主任黄铁军博士评论称,马萨诸塞州阿姆赫斯特大学在神经形态器件研制方面很强,配上8月份IBM苏黎世的神经元,神经形态计算最重要的两个器件就到位了,如果可行,j2直播,堪称神经计算机时代的“晶体管”。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 ENIAC 研制成功,同年冯·诺依曼提出经典体系结构,1947年底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开启了经典计算机70年的辉煌。历史似乎在重复,今年以来,欧洲两台神经形态计算系统 BrainScaleS 和 正式上线运行,8 月 IBM 宣布研制成功人工神经元,10 月扩散忆阻器如果在人工突触白热化竞争中胜出,神经计算机就有了自己的“晶体管”,神经计算机时代就将正式开启,计算机第二次革命就真的发生了。 10 月 18 日,,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智能与应用研发中心主任,IEEE 计算智能学会副主席姚新将发表演讲,探讨《类脑计算被忘却的三个问题》。 点击阅读原文购票,机会不多了哦~
豪华嘉宾阵容,共飨 AI 盛宴
7 大院长齐聚新智元智库院长圆桌论坛 2016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技术论坛特设“新智元智库院长圆桌会议”,重量级研究院院长7剑下天山,带来最前沿的AI研究动态、剖析技术发展趋势。 七位人工智能界“高手”现场过招,思想的激烈碰撞会给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带来哪些洞见?七位院长对行业的发展会有哪些前瞻揭秘?10月18日下午,2016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技术论坛,答案将逐层揭晓。 新智元智库院长圆桌汇集了中国人工智能产学研三界最豪华院长阵容:美团技术学院院长刘江担任主持人,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芮勇、360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颜水成、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黄华、联想集团副总裁黄莹、Intel 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联袂出席。 2016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技术论坛议程
扫描二维码购票: 购票链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