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 一个无糖不欢的人突然被告知 “糖不能吃了!” 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露露光想想都觉得会生无可恋 可是倘若要在吃糖和健康之间做个选择呢? 很多人可能要说糖吃多了顶多蛀个牙、发个胖 还会有多严重?
露露要告诉你的是 没错,后果很严重,吃糖需酌量 纽约时报爆料 △ 就在前几天,《纽约时报》不惜自曝家丑 曝光了一项食品业的重大丑闻 美国制糖业20世纪60年代花钱收买科学家,控制舆论,弱化糖制品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并转而将饱和脂肪酸推为罪魁祸首! 源自《美国医学会期刊: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 以上大段专业术语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直接导致真相被掩盖了50年! 还让脂肪替糖背了半个多世纪的黑锅 尽管在导致心脏疾病方面 脂肪并非全然无辜 但是被糖黑得也是够惨 糖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品之一 几乎要和“柴米油盐酱醋茶”并驾齐驱 作为甜甜蜜蜜的象征 更是讨好女孩子欢心的利器 然而为何此次会遭遇如此“灭顶之灾”呢? 制糖业的阴谋 △ 历史要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 那一个时期美国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升高 公众对冠心病的关注度逐渐增加 科学界也开始研究引发冠心病的风险因素 研究结果是: 糖和脂肪被列入最大嫌疑行列 然而制糖业财大气粗, 打压关于糖的研究 而支持脂肪的研究 让脂肪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成功转移了公众对“嫌疑糖”的注意力 进而淡化了糖制品和心脏疾病之间的关系 让糖衣炮弹当了潜藏50年的心脏健康杀手
此前《纽约时报》就有文章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含糖饮料制造商可口可乐公司曾向研究人员提供数百万美元资金,力图减弱含糖饮料和肥胖之间的联系。 美联社也有相关报道,称糖果制造商正在资助一些研究,这些研究将表明吃糖的孩子比不吃糖的孩子体重更轻。 科学家背书 △ 到上世纪80年代,很少再有科学家认为糖制品是诱发冠心病的因素,而且美国政府推出的第一版“1980年美国膳食指南”中,atv,同样也未提及! 其间这几十年“嫌疑糖”是如何洗刷罪名逃脱指责的? 先是花重金聘请哈佛大学营养系科学家发表评论文章,极力撇清糖类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且完全将“屎盆子”扣到了脂肪头上。 再包括许多现今推崇的营养学观念,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制糖业的授意或操控。 所以再有所谓的营养学家、科学家、膳食学家等“百家讲坛”开坛的时候 多留个心眼儿,谁知道他是不是已经被某个行业收买御用了呢? 尽管此次曝出的丑闻是尘封将近50年的材料 但这显然“使得数十年来对于糖类的讨论完全偏离了轨道!” 背黑锅的脂肪冤情诉不尽 而真凶糖却逍遥法外 无怪乎这一猛料刚曝出就炸翻了科学圈 而这显然正中制糖业下怀 却也助长了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的爆发频率 美国制糖业明目张胆地为糖制品背书 无疑让人对这一迟来的真相更添愤怒 其实早先已经有苗头显现,只不过爆发力有限,因此并未引起高度关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