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0a. 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圣·马太素描,作于1507年,高31.9厘米,宽23厘米,现陈列于大英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拉斐尔1504年来到佛罗伦萨,此时正好是米开朗基罗刚完成他著名的大卫雕像的时间,这一充满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气息的伟大作品震撼了整个意大利,当然也会影响到拉斐尔的艺术创作。尽管大卫的气质与当时拉斐尔的绘画风格相去甚远,但拉斐尔最大的长处就是在别人那里汲取养分后融合到自己绘画当中并为其打上深深的拉斐尔烙印。我们可以看到拉斐尔在佛罗伦萨所作的素描展露出的对大卫雕像的理解(图9a),而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雕塑作品圣·马太(图10),似乎对拉斐尔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指出亚历山大里亚的圣·卡瑟琳的站姿与圣·马太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下面我们再给几个具体例子,大家也可以通过它们对拉斐尔的创作手法有更好的认识与理解。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是,米开朗基罗的圣·马太造型来源于古希腊雕塑拉奥孔(图10e),拉斐尔是通过米开朗基罗间接向古典艺术学习并获取营养的。
图10b. 拉斐尔,基督被解下十字架,木板油画,作于1507年,高184厘米,宽176厘米,现陈列于意大利罗马博尔盖塞博物馆(Galleria Borghese)。(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基督被解下十字架》这幅画中(图10b),圣·约翰(画中上层从左数第三人)的造型显然直接借鉴了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圣·马太雕塑,而画中右边第二个女子的形象则来源于米开朗基罗为多尼家族绘制的圣家族圆形画中的圣母造型。在后来拉斐尔绘制的他最著名的巨型画作雅典学院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他对达·芬奇的丽达与米开朗基罗的圣·马太造型的应用,这一次拉斐尔将其塑造成了古代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的形象(图10c 与图10c-1);不过将这一身姿造型应用达到极致的应该是后来1514年时拉斐尔在罗马的法尔纳斯庄园创作的湿壁画《嘉拉提娅的凯旋》这幅画中希腊古代神话的中嘉拉提娅女神的形象,她不仅超越了拉斐尔本人的一系列圣母形象,成为人类艺术创作中最美丽的女子形象之一,也预示了未来的巴洛克风格的到来。 图10c. 拉斐尔,雅典学院,湿壁画,1509– 1511年绘制,高500厘米,宽700厘米,现陈列于罗马梵蒂冈内的教皇签字大厅(东墙)。(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0c-1. 拉斐尔,雅典学院(局部),巴门尼德。
图10d. 拉斐尔,嘉拉提娅的凯旋,湿壁画,作于1514年,高295厘米,宽225厘米, 陈列于意大利罗马法尔纳斯庄园嘉拉提娅画廊。(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0e. 拉奥孔群雕,大理石;高208厘米,宽163 厘米,厚112厘米;古希腊罗德岛的 Agesander,Athenedoros 和 Polydorus 三位雕塑家共同制作,现陈列于梵蒂冈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1. 拉斐尔,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肖像,木板油画,绘制于1511年,高108.7厘米,宽81厘米,现陈列于英国伦敦国立画廊。(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辉煌的罗马岁月 1508年,在伟大的建筑师也是拉斐尔的同乡伯拉曼特推荐下,教皇尤利乌斯二世(Pope Julius II, 1443 – 1513年,在位时间为1503– 1513年,图11),邀请拉斐尔来到罗马为其工作。15世纪到16世纪初期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是天主教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对整个欧洲,尤其是西欧,有着重大的影响;虽然在罗马产生了重多伟大的艺术作品,但罗马本身并没有培养出真正的顶级艺术家,大量优秀艺术人才从意大利乃至欧洲各地来到罗马工作,造就了文艺复兴时代罗马艺术的辉煌。 这是个有趣的现象,值得认真探讨,我们在这里只是顺便指出这一问题。人文主义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毫无疑问是一个精力异常充沛且具有非凡洞察力与领导力的人物,他将拉斐尔与米开朗基罗这两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同时召到罗马并让他们努力为教廷工作。正是在尤利乌斯二世的领导与策划之下,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在罗马梵蒂冈教廷创造出了文艺复兴时代最伟大的系列绘画作品,他们的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只有亲临梵蒂冈面对他们的画作,人们才能真正领略到人类个体创作力所能够达到的极限。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