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人性的深处,人工智能还远未抵达。 文/涂子沛(微信公号:涂子沛频道) 今天是世界无车日,就来聊聊车。 近日,Uber在美国匹兹堡推出了无人驾驶出租车,并投入4辆无人车进入运营。为了确保安全,车上还配有2名技术人员,其中一名坐在驾驶座,随时准备掌控方向盘、应对突发情况。 智能社会的脚步似乎渐行渐近。 很多人乐观地估计,这意味着百余年来以“人”为中心的驾驶时代即将结束。人类的双手将从方向盘中解放,取而代之的是能快速反应的算法。优步、滴滴让人无需自己买车,无人驾驶实现无需自己开车,人类已经愈来愈依靠智能、依靠算法。 看上去很美,但我的看法有所保留。 无人车和阿法狗,不是一个量级 我首先想起了半年前的“人机围棋大战”。阿法狗最终以4:1的总比分战胜人类冠军,这确实是人工智能的里程碑。一时间,舆论引爆,大有不谈 AI(人工智能)就落伍的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否到了可以取代复杂人脑的地步? 从速度上说,这已经没有疑问,可是如果在这速度中加入情感、道德、认知、预测、分析,我们发现计算机仍然非常笨拙。 一道复杂的方程式已经难不倒计算机,可是一个简单的微笑,却足以让计算机崩溃。因为一个微笑可能有几十种含义、上百种理由、数千种场景。
但是,atv,在我看来,下棋与驾驶汽车,同为人工智能,实则却有巨大差异。下围棋再复杂,都是“单一”的复杂,跟无人驾驶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围棋的棋盘有361个点,研究人员算出19×19格围棋的精确合法棋局数的所有可能性是一个171位数,有人戏称“这比地球上的沙子还多”。围棋落子的可能性虽多,但终归是有限的,因为棋盘的格子有限,数据运算是在一个封闭空间内进行。 相反,无人驾驶汽车一旦上路,面对的就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空间。道路四通八达、路面质量各异,各种障碍物、车辆、行人乃至打雷下雨,情况千变万化。即便是一个老司机,也不能做到万无一失,何况是人工智能。 在千钧一发的一刻,反应速度虽然是以毫秒计算,但要完成从信息收集、到分析、到判断并作出应对一系列复杂严密、环环相扣的动作,实在是个不容乐观的挑战。一个环节处理不好,结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 人类有本能可以依靠,计算机呢,任何情况下都只能依靠程序和计算能力。 今年年初,美国加州公路管理局披露了一起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导致的车祸,低速行驶的情况下,无人汽车变道撞上了后方驶来的公交车。当时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时速只有2英里,公交车只有15英里。无人汽车为了避让路边的沙袋却忽视了另一边的公交车。 发展人工智能,初衷是为了取代人力,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新的问题,只有当人工智能做得比人类自身还要好的时候,类似的问题才可能消失。 利用封闭专用道提升安全性 我更担心的其实是非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解决起来棘手,但终归会有办法,时间可以等待技术的进步,可在车祸发生的那一刻,生命却无法等待。 一个根本的问题是,人类行为本身是否可以复制?机器人可以模仿一个人的微笑,但微笑背后的情感和价值观呢? 我们一般认为人工智能只是机械地执行命令,是理性的、中立的。 其实不然,机器和算法也有“潜在的”价值观。 数据,将决定机器和算法的价值观。所谓“人工智能”,是先有“人工”,后有“智能”。人类将数据“喂”给机器,机器通过算法计算,从而在某些方面能够模仿人。恰似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一样,机器“吃”的什么数据、遵循的是哪一种算法,就会持有相应的价值观。 当然,归根结底,它的价值观还是来源于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