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人类整个物种而言,毫无疑问, 智商在动物界可谓是笑傲江湖。 讲述故事,创作艺术,发展科技,建造城市,探索太空,统统不在话下。 虽说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短过其他物种, 但就成就而言,无可匹敌。 人类会将其他动物作为食物, 用别的动物做实验, 脑洞更大的, 甚至想要借助基因技术复活那些已经灭绝的物种。 然而,无比智慧的人类的幼仔, 却是所有动物幼崽当中,最蠢(萌)的。 举个 长颈鹿幼仔出生后一个小时内就能站立,出生第一天就能够躲避捕食者; 猴子幼仔能够紧紧抓住妈咪的毛毛,挂在妈咪的肚肚上,一站式解决温饱和安全问题; 相较之下,人类刚出生的幼仔,却连脑袋都抬不起来... 蠢萌有理?! 人类智力的演化过程,并未一直困扰着Celeste Kidd。 作为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发展认知学家, 她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幼童的习得及决策过程上。
通过多年观察, 她感慨于儿童平均智力水平的复杂程度。
但当她将目光转向婴儿时,却失望地发现, 这只无助的人类幼仔,只会各种哼哼。 如此蠢萌的一只,是如何在短短几年时间里, 发展出复杂的智力水平? 有一天,她将问题抛向她的同事Steven Piantadosi。
两位科学家希望能够找出合理的解释。 别的灵长类动物,比如黑猩猩的幼仔, 已经能够紧抓母亲。 (别人家的孩子...)
这是一个悖论。 婴儿时期的人类,在所有灵长类动物幼崽中最弱的。 但随着年岁的增长, 智力发育的速度却是惊人的。 或许这并不是悖论,或许其中有因果关联。 在六月的《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Kidd 和 Piantadosi 发表了文章, 对这一悖论展开详细论述。 他们的观点是: 正是由于人类的幼仔如此无助,人类才会如此智慧;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这一令人惊讶的结论,并非前无古人。 学界对于人类新生儿的特殊性及其在进化史上的意义琢磨了很长时间。 人类属于胎生哺乳动物, 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子集,直播,既通过分娩产下后代。 这意味着胎儿在出生前必须在母体内发育成熟。 通常情况下,哺乳动物的智力和脑容量是呈正相关的。 随着智力水平的提高,大脑的体积也会相应增大。 作为灵长类动物智力的翘楚, 人类有着当之无愧的脑容量。 但是,在演化成直立行走的过程中,人类的骨盆开始变窄。 如果等到大脑在母体内发育完全再进行分娩, 胎儿的大圆脑袋将无法通过母亲狭窄的产道。
左:黑猩猩 中:南方古猿 右:人类(图来自《不列颠百科全书》) 因此,需要在减小的骨盆尺寸和体积增大的脑袋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胎儿娩出时,未闭合完全的头骨, 能够承受适当的挤压,方便娩出。 所以,新生儿直至出生若干月内,大脑依旧以胚胎的速度发育。
学界早已证实, 脑容量与神经元密度和智力之间的相关性。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家Robin Dunbar证实,通过大脑新皮层容积率,可以预测许多物种的社会群体的大小, 包括蝙蝠、鲸类和灵长类动物。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生物学家Simon Reader展示了, 灵长类动物的脑容量与工具使用及创新之间的相关性。 所以,Kidd 和Piantadosi 得出结论, 新生儿的蠢萌程度和成年智力呈正相关。
所以说,自然选择会筛选出更大的脑容量。 因此, 更大脑容量的人类娩出更早产的新生儿, 更早产的新生儿就更蠢萌, 而抚养更蠢萌的幼仔,则需要更大的脑容量, (因为伤脑筋么...) 最后,更大脑容量的人类娩出更早产的新生儿。 此为良性循环。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进化墙 别人家的狒狒宝宝已经会打酱油了,你还只会哭 在调查中, Kidd 和 Piantadosi 找到了另一条线索。 这条线索指出另一个相关性更高的变量:成熟期。 换言之,就是将蠢萌无助的幼仔养成具备相对独立行为能力的半熟仔的时间。 所以,红毛猩猩的幼仔比狒狒的幼仔聪明, 因为前者的哺育时间长。 而狒狒的幼仔比狐猴的幼仔聪明,同理可证。 红毛猩猩(看我霸气侧漏) 狒狒(淡妆浓抹总相宜)
狐猴(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通过这些线索, Kidd 和 Piantadosi 继续发展他们的理论。 更高的智力是 “早产幼仔-高智力成年-更早产幼仔” 这一循环的激励因素。 因此, 更长的哺育时间+更高的智力, 才是这一良性循环的真正推动因素。 更大的脑容量 ? 娩出更早产的新生儿 ? 更早产的新生儿更蠢萌 ? 更蠢萌的幼仔更不好抚养 ? 更高的智力 ? 更大的脑容量 这一理论目前还停留在模型阶段。 理想情况下,若要证实该理论是否成立, 必须站在整个人类进化史的长度上, 通过比对头围大小,妊娠时长,和智力水平等诸多因素,来判断。 此外,Kidd不止一次的强调, 她的理论仅仅是对先前的该领域的理论的补充, 而不是推翻。 一些证据也表明, 在现代人类中,父母的智力水平越高, 新生儿存活的概率越大。 在一个针对222位塞尔维亚罗马孕妇的有限的样本调查中, 母亲的智商和儿童死亡率呈负相关, 即高智商意味着较低的死亡率。
而在另一个1978年的加州大样本调查中, 父母的受教育年限, 同样与儿童死亡率有相关性。 全球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母亲每接受多一年的教育, 儿童死亡率就会下降7%-9%。 虽非决定性因素,但是相关性非常高。 还有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atv, 孪生都是早产儿。 这是否意味着,因为需要更长的时间照顾, 孪生子会比足月的孩子更聪明?
或者说, 当一位母亲自身就是孪生子之一, 她的孩子会更聪明? 这个问题一时难以回答。 Kidd 和Piantadosi 打算从有家族孪生史的家庭入手, 看看是否高智商频出。 让我们期待日后的进展吧。
这一刻的蠢萌, 也许会成为下一刻的小天才也说不定。 参考: PiantadosiS T, Kidd C. Extraordinary intelligence and the care of infants[J]. Proceedings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6. Roth G, Dicke U. Evolution of the brainand intelligence.[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05, 9(5):250-7. ?vorovi? J, Rushton J P, Tenjevic L.Maternal IQ and child mortality in 222 Serbian Roma (Gypsy) women[J].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8, 44(7):1604–1609. Cramer JC. Social factors and infant mortality: identifying high-risk groups andproximate causes.[J]. Demography, 1987, 24(3):299-322.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