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场景为核心,深度优化。满足场景间共性与个性需求,与开放、融合、智能紧密相连,进入应用不同级层,云计算、大数据、高性能、视频监控、媒资、互联网+、超融合作为一级场景,atv,然后对每个一级场景做二级细分。针对二级场景,定向做深度优化,满足用户对软件定义存储的真实需求。 比如浪潮对分布式锁优化实现海洋用户的多读多写需求,对IO栈优化,实现高速公路用户10亿级存储的要求。 软硬件协同实现软件定义的价值。针对应用负载多样性特点,在相对比较集中硬件平台类型去减少运营的负载,同时还可以实现应用需求。针对数据流动,如跨介质流动、跨应用流动如大数据抽取分析应用、跨系统流动如HDS系统到HPE系统之间、跨云的流动、跨高效能流动如视频流抓出有价值图片,借助GPU来实现。但是,这些如何更好实现,将代表一个存储厂商的技术实力所在。 这一切需要软件定义与硬件重构,还包括云数据中心如何软硬件更好协同, 为此,浪潮存储分三个阶段来进行软件定义存储演进。 一是,实现存储四合一服务如对象、文件、块、大数据,实现跨介质、系统数据流动,引入RackScale1.0。这部分浪潮已经可以实现了。 二是,围绕应用演进软件定义存储,实现跨应用数据流动。 三是,实现跨云数据流动和下一代RackScale2.0引入。 当前浪潮最新推出的AS13000-Rack存储,面向云数据中心的硬件重构,针对电源、管理、风扇、节点实现更好优化。感觉成了数据中心用户专属提供产品,具备开放、融合、智能的特点,按需定义存储的服务、性能和容量。 构建浪潮特色的精益研发体系 目前,针对浪潮存储软件定义、全闪存、高端存储等方向研发的需要,在北京、济南、郑州、硅谷和台北五地,浪潮存储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 同时,研发人员规模正在大量扩招,据说未来将达到800人左右目标。如此庞大的研发团队,在国产存储厂商领域属于不多见的了,那么浪潮存储研发体系下一步会在哪些领域做技术突破性的研发?比如高端存储、全闪存、软件定义、超融合等等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技术方向,浪潮如何分配不同地域研发团队来协同作战,实现浪潮的精益研发体系?使得浪潮研发体系快速适应和响应用户需求 。 浪潮会在两个大的研发方面获得突破发展,一方面专注闪存方向。 而在闪存方向上,浪潮会发力四点:一是,比如针对3D NAND的利用和应用。 二是,在盘层面上,专注固件优化适配大型存储系统应用。 三是,在上层软件堆栈上,针对管理特性、云计算中心的应用上如何融入到闪存也是重要方向。 四是,软件定义的全闪存如何发展,这都是浪潮研发方向。 另一方面,在浪潮计算+的生态配合上,与浪潮K1以及高可靠计算产品做适配和进一步应用开发。 针对研发体系建设上,李辉表示将根据不同地方研发资源,做研发过程的最优性质分配,比如软硬一体化研发交付挑战很大,直播,也会引入敏捷开发模式。 最终构建端到端的研发质量体系,架构师、测试人员、交付人员等形成整体的融合和研发调配。 后记:全新机会与动力 既然软件定义带给浪潮存储一次绝佳的机会,那么AS13000-Rack整机柜交付的存储新品势必会带来更新的机会,并帮助浪潮在存储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新动力。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浪潮存储在更加完善的研发体系构建基础上,将技术与应用平衡和谐,未来定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那么,我们可以看看这个新品的庐山真面目了!
浪潮“四合一”整机柜软件定义存储AS13000-Rack,支持不同类型介质、计算、互联交换协议,以块、文件、对象、大数据四种存储服务的融合为核心,加载不同的场景应用满足业务需求,对同一基础架构上的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实现业务应用融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