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B12 仇蝶 一不小心撞上了中国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年代:e租宝吸金500亿,坑了90万投资人,老板丁宁只想带着美女高管跑路;通过熟人关系在网上借款的宜人贷,酝酿了大学生「裸条」风波。 今年5月江南愤青一篇网文《浙江经济怎么了》,分析了从全民投资到全民投机。一旦经济形势变化,「过于发达」的金融,就会陷入噩梦。 企业的噩梦源于对世界的美好臆想,然而个人的噩梦从无法好好借钱开始。想安安心心借个钱,银行的效率慢,P2P倒得快。对于一个有信用保障,临时有紧急资金需求的个人而言,借贷路上的「套路」就不能少一点吗?如果能像ATM机上取款一样,高效靠谱的借钱该是多么痛快的事情。 一直以来中国的借贷市场,需求都是错位的:一方面随着创业大潮的兴起,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小额借贷需求越来越高,而对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来说,虽然手中存有大量资金,但由于风控技术、成本等诸多原因,很难灵活地满足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借贷需求。 2014年开始,陆续有一些金融科技企业开始填补这块空白,在P2P彻底玩坏互联网金融后,「金融科技」终于「看不下去」了,坐拥「王牌」武器,是时候该出手了。 P2P过气了,现在是「Fintech时代」 8月24日银监会等四部委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管理办法》,P2P全面进入监管时代,「叫停」资产证券化,对借款人借款金额做严格限制,杜绝各家自建类银行「资金池」的可能。 是的,再牛的肖邦也弹不出互联网金融的忧伤。 互联网金融玩命讲未来的繁荣期已然翻篇了,眼下,它必须看到市场回归理性的现实。曾经被无限追捧的Lendingclub和Ondeck已经跌去了三分之二,宜人贷上市后就暴跌,估值比一些没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低了。 野蛮生长到头了,互联网金融因「化解监管」而获得的驱动力从此丧失。因为P2P创新闪亮的「互联网金融」5个字,也因此变成贬义词,失去神奇的光环,网贷信息中介成了「明日黄花」。 不难理解,三年的沉淀,大众已经将互联网金融与P2P深度关联,水浅跑路多,负面影响还没散去,强劲的监管已经来了。互联网金融需要颠覆,P2P必须让渡给Fintech(Finance Technology,金融科技)。 来看维基百科对Fintech下的定义:一些企业使用技术手段让金融服务变得更有效,因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产业。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在创立时的目标就是瓦解那些不够科技化的金融企业和体系。 2015年12月15日,澳大利亚知名金融科技风投机构H2 Ventures联手KPMG(毕马威)发布《全球金融科技100强》,共有40家美洲公司、20家欧非公司、18家英国公司和22家亚太公司上榜,其中,中国有6家公司上榜,可见中国金融科技在全球的地位。 该榜单涵盖支付、融资、众筹、理财、保险等众多领域的综合化、一体化的互联网金融集团,更有实力来做技术而非金融,这也是Fintech的核心所在。关键是,这样的金融创新,减轻了普通用户的「智商税」压力。 想把钱借好?先做好风控 一切不以风控为核心的金融创新都是耍流氓。过去三年,互联网金融公司用最牛的技术把拿钱、放贷搬到了互联网上,伪装成耍流氓的创新。 自古以来,借钱无非是向人借、向机构借。向熟人借钱,atv,钱还了,atv直播,人情债欠下了。互联网金融创新有效地缓解了这种尴尬,但更尴尬的是许多P2P平台并不可信。互联网降低了信任门槛的同时,也降低了诈骗的门槛与防骗的戒备。 普通人日常消费的贷款需求,和生意人的贷款需求,常常卡死在征信的拦路虎面前。BAT三巨头已经为金融风控做出了技术革新,来看每家独具特色的征信系统的搭建: 阿里的芝麻信用更多是基于淘宝、天猫等购物平台的数据,再加上微博、领英等社交平台的数据,以及对个人的工作、资产进行分析和素描,描绘出自己的用户画像,针对这种用户画像来进行风控的调度。 腾讯的腾讯征信则是依靠海量的社交数据,社交数据越丰富,信用层级越高。 百度则是根据用户在搜索引擎上留下的一些数据以及和中信银行的合作,展开自己的征信。 购物、社交、搜索从三家的强项出发,提供的是分裂的数据。如此一来,是很难描绘出一个用户真实信用值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