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Z的模块化设计通过与“哈苏镜头”、“JBL音箱”的合体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外设的连接,不过其最大的不同就是,因为是专门“定制”的模块,所以带来更强的一体化设计,用户使用体验更加自然。 2.模块化解决了手机个性化需求 模块化可以让用户定制自己想要的功能,按需扩展,这样商务人士可以购买投影模块,旅游人士可购买哈苏镜头,模块化手机将C2B模式应用到手机上,联想将其做到极致。除了个性化之外,模块化手机还能满足扩展性需求,比如手机镜头每年都在更新换代,有了模块化就可以用旧手机搭载新模块,花最少的钱升级到最新的体验,避免每隔12个月就换一台新手机。事实上,小米分体智能电视也是采取类似的“组合”思路来满足这种部分升级的需求。 3.模块化可以满足手机的功能痛点 模块的设计可以解决手机上的一些痛点,比如出门在外手机电池不够用,可以通过连接像Moto Z那种摩电-电池模块,使电池容量大大提升,实现更长的续航;通过摩范-背壳模块可以让手机风格更多变;另外,像iPhone手机无法实现双卡双待双系统,那么通过对应的“模块”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模块”填补手机上的一些不足。 4.模块化让手机成为跨界专业设备。 现在手机已经可以取代很多被历史淘汰的产品,比如:录音机、MP3、MP4、卡片相机等,然而对于像单反那种专业的电子设备,手机依然无法取代它们,而在Moto Z上则看到了这个可能。 Moto Z与哈苏摄影模块的合体意味着其后续还有可能跟其他专业的单反模块合体,也可以和专业的音频播放器厂商合体,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场景应用,Moto Z也可以“定制”出相应的模块,比如:红外成像模块、噪音检测模块等等,这些不同的定制模块可以让Moto Z成为一款各种领域下的专业设备,手机将只是这台跨界设备的“内核”,其外延可以无限放大。 联想的野心是打造模块化生态 定制模块的好处就是可以节省大量的硬件计算资源,每一台电子产品都内置计算模块,而这个计算模块其实可以交给手机负责。通过将不同领域产品的关键部件拆分出来做成手机模块再与手机连接,便能实现这个需求,从而避免硬件计算资源的冗余,用户的使用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Moto Z内嵌智能硬件扩展处理器,其可以让连接的模块调用手机计算、通讯、屏幕、感应、存储等功能,从而让手机实现更多的可能,消费者也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
模块化可以让Moto和更多相关专业领域的厂商合作,共同打造出功能更加丰富和专业的模块,而不是简单地“品牌背书”。为了推广Moto模块,联想还将源代码向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开放,开奖,支持开发者研发出基于不同消费者和行业需求的个性化模块,更设立百万美金的奖励,鼓励个人开发者或公司加入联想开发者计划。联想更希望以Moto Z为切口,打造一个模块化的生态,atv,不只是Moto Z,也不只是智能手机,未来联想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等硬件都可能会走模块化之路。就是说,过去是App开发者依赖于iOS,未来是厂商围绕模块化手机而制造模块,这是一个新的生态。 杨元庆在B20峰会如此解释Moto Z的深意: “模块化手机的创新是这个行业里迫切需要看到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硬件设备新生态的建立,甚至还会带来新的应用服务,以及云生态的建设。所以这才是真正的创新,才是黑科技,我相信在我们发布后的一年到一年半时间里,竞争对手也不见得就会做出类似的产品。” 其他厂商的模块化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因此对于模块化趋势联想这样的手机巨头的态度将更加关键。模块化道路任重而道远,这条路最终能否走通,让我们一起来看市场给出的答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