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atv,有个关于北斗导航的文章火了,里面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的徐颖研究员,和她在中国科学院SELF讲坛的演讲《来自星星的灯塔》。 而江湖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周后。 “继成功欺骗了所有民用GPS设备之后,团队又盯上了北斗卫星”,“让你的手机显示你处在任何位置”,“操纵你的汽车导航,把你引到错误且危险的地点”,“让正在飞行的无人机强行降落”。 乍一看到这些描述,你想到的是什么?世界大战爆发了?还是007又出新续集了? 都不是。这是XX公司在2015年发布的一款欺骗GPS模块的设备,对北斗系统也同样适用。在对外发布的信息中,他们着重强调了对卫星导航系统的欺骗能力,能任意修改定位结果,并据此进行错误的引导,简单归纳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1.我很牛,我可以随意欺骗GPS。 2.我很牛,我还可以随便欺骗北斗。 3.我很牛,我不但牛我还很便宜! 几千块钱成本的设备能让耗资上百亿的卫星导航系统都玩完儿?而且GPS、北斗无一幸免?那请问,这脆弱得像玻璃心小公举一样的系统怎么在过去几十年中苟活下来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的呢?是欺骗技术用尽洪荒之力突然爆发了小宇宙,还是另有隐情?GPS和北斗,是欺骗技术面前的难兄难弟,还是相爱相杀的GNSS俱乐部喋血双雄? 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走进科学——导航系统谈欺骗与干扰:宝宝委屈,但是宝宝想说。(哈哈哈,就不说北斗和GPS、GLONASS、Galileo的爱恨情仇,我们是严谨的科普,拒绝八卦) 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下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步骤,简单概括起来如下: 第一步,发射卫星 第二步,测量距离 第三步,定位 以上步骤过于极简主义风格,部分吃瓜群众表示心情是这样的。 好吧好吧,我们来认真严肃得描述一下卫星导航系统的三球定位原理,假设发射了卫星A、B、C在天上飞着。 (发射的三颗卫星) 首先,接收卫星A信号,测量卫星A到用户的距离,在已知卫星A位置的情况下,可知用户在以卫星A为球心,距离L为半径的球体上;其次,同理测量卫星B、卫星C到用户的距离,可再得到两个球;最后,根据三球交汇原理,三个球上相交的那一点就是用户的位置了。如果考虑钟差因素(钟差,指用户设备与卫星之间的时钟差),增加了一个未知数,就是四个未知数(三维位置加上钟差),那就需要四颗卫星的四个观测量,这就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还看不懂的群众,请好好地喝汽水吃瓜子啃辣条吧,乖,别学理科了啊。 在这样的情况下,xx公司所提到的“欺骗”,就是扔给你一个错误的测量信息,让你算出一个错误的位置信息,基本手段就是发射与卫星导航系统同频率的错误信号,加大功率,让导航终端最终锁定到错误信号上,从而得出错误的导航定位结果。 那么,这个会有什么问题呢? 我们都知道导航信号是比较弱的,理论上来讲,在功率上压制导航信号确实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最大的问题在于,导航所用的频段是通过国际电联认证的,是卫星导航系统的专用频段,任何组织或个人在这个频段上发大功率信号造成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干扰,那都是违法的!小则造成局部混乱,大则引起国际纠纷。如果导航信号想发就发,那还要频率协调干嘛?大家都各自乱发,空间信号就彻底乱成一锅粥了。 (导航系统的频率分布图) 这就好像吃瓜群众每天都出门倒垃圾,突然有一天有人对你说,atv直播,你每天赤手空拳出门倒垃圾太危险了啊,我随手拿把刀就捅死你了! 然并卵,吃瓜群众也并不会因为这个就每天穿着盔甲出门倒垃圾啊,因为拿刀捅人是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