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时间2月20日晚,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举行颁奖典礼。由台湾摄影大师李屏宾掌镜的《长江图》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杰出艺术贡献奖”(摄影方向),这也是今年唯一一部代表华语片出征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 由李屏宾摄影、杨超执导、秦昊和辛芷蕾主演的《长江图》,以男女爱情为线索,时空交错中引出人对文化、对自然的“责任”。影片大部分情节发生在长江,绝大多数镜头采用胶片拍摄。李屏宾将几千年来长江沉淀的诗意和魔幻,用镜头语言重新呈现在大银幕上,而胶片更加柔和的颜色过渡和颗粒质感非常适合来拍雾气茫茫的长江。在台湾长大的李屏宾谈及长江对他的意义时表示:“我们也是中国人,长江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母亲河。刚开始拍的时候还很紧张,不知道怎么拍好,长江水道的不可逆,也让我们不能总是重拍,只能是一直向前。” 李屏宾曾与侯孝贤、王家卫等知名导演合作多年。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由他掌镜的《聂隐娘》就让欧洲电影人对充满东方审美的镜头语言赞叹不已。如今,一部洋溢着中国水墨画意境的《长江图》在柏林电影节上的载誉而归,再一次打动了世界。颁奖典礼上,李屏宾手捧银熊,感谢导演杨超、制片人和《长江图》全体工作人员,坦言:“没有他们,不可能有这样一部作品。”而他此次与杨超导演际会《长江图》,也实现了最初的诺言:“与杨超共创影像之先河”。 数字时代缘何坚持使用传统的胶片来拍摄?李屏宾认为,长江的美和韵味,只能由胶片的质感才能表现到位。“用数字拍摄,只能体现长江五分的美,这也是一种不尊重。 ”为了加强长江的厚重感,李屏宾和导演杨超努力让画面的层次感明晰化,让它的迷离感更像传统山水水墨画,带给观众直观的视觉刺激。略为遗憾的是,《长江图》的拍摄过程历时四年,期间柯达公司倒闭,最后成片部分补拍镜头只能用数字的方式进行。制片人王彧表示:“这可能是中国最后一部胶片电影。”据悉,影片有望在今年4到5月份在内地与观众见面。 中国电影人在柏林电影节上曾屡屡创造佳绩:早在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就捧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2014年,刁亦男的《白日焰火》更是夺走“双熊”。此外,李安、张曼玉、萧芳芳、谢飞、顾长卫、王全安等一批不同年代的华语影人都在这里开启了事业的另一扇窗。 今年柏林电影节竞争激烈,11部电影分享各项金熊和银熊奖。其中,以意大利兰佩杜萨岛的难民危机为题材、意大利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执导的纪录片《海上火焰》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突尼斯男演员马斯图拉凭借电影《黑地》获得了最佳男演员银熊奖;丹麦的崔娜·迪斯霍尔姆以在影片《公社》中的出色表演,获得最佳女演员银熊奖;执导法国电影《将来的事》的女导演米娅·汉森-洛夫获得了最佳导演银熊奖。德国80岁著名摄影师米夏埃尔·巴尔豪斯,荣获终身成就荣誉金熊奖。 作者:李君娜 本文来源:解放网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分享到: 0 个人觉得赞好文章 点个赞您已经赞过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