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人,什么是 HUD,答「抬头显示」或「Navdy」几乎无人知晓。它不像手机、汽车等对人们留下深刻烙印的产品,HUD 在名字上就没能占到便宜。 但是在创业或投资领域上,说起「抬头显示」或「Navdy」 却又无人不晓。这家位于美国旧金山的汽车抬头显示厂商绝对是资本的宠儿:2014 年 8 月 Navdy 获得 650 万美元融资,以及 600 多万美元的预购款项;2015 年 4 月获得 2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为了让人记住 HUD,它还有一个形象的昵称:汽车版 Google Glass。 尽管 Navdy 还未出货,但它在资本市场依然充满了想象力。这样一款对大众还算新颖的产品,它在国内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它有追随者吗?答案不言而喻。 雷锋网最近接触到的一家创业公司,却是从日本先锋的一款 HUD 开始的,他们在做产品的过程中颇为波折,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当时大环境导致的,但最后又不得不转到 Navdy 的思路上。 在这款产品的背后,Navdy 的光机供应商也在中国,这对国内创业者来说无疑是近水楼台。重要的是,这家光机供应商还想做更多的事。 导航 SDK 的开放哈德创始人张佳知道 HUD 是 2013 年初驾驶朋友的一款宝马之后,他当时的印象是——显示效果不错,有科技感。 在此之前,他做了四五年行车记录仪的镜片方案。转做 HUD 则是考虑到对行车记录仪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他们看来,行车记录仪也没太多技术含量可挖掘。 HUD 成为他们转行的一个契机。 Navdy 固定仪表台上,先锋 HUD 悬挂在汽车遮阳板上 2013 年 1 月,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日本先锋推出的 HUD,富有科技感的宣传视频把他们「震撼」了。不久他们托朋友从日本带回两台先锋 HUD ,从里到外研究了一遍,「先锋 HUD 是用自己的车机配合,功能特别复杂,显示的内容和导航成像一般,价格高得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这是张佳当时对于这款 HUD 的评价。 通过一些调研他们发现 HUD 肯定会有市场需求。日本先锋 HUD 早在 2012 年就出货了,他们也问了国内一些车厂,发现后者对 HUD 也有意向。在驾驶场景下,需要「显示」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他们认为,如果做出样机,极有可能与车厂合作。如果把产品价格做低也有可能打开后装市场。在 2013 年下半年,他们启动了 HUD 项目,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他们万万没想到——当时地图提供商并不对外开放导航 SDK。 「基本上当时所有地图商的导航 SDK 都是封闭的,不提供接口给开发者。」在拜访过高德、百度、凯立德等地图商后,他们找到了图吧,最后花了一笔不菲的资金获得后者一小部分接口,但他们依然不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自主开发,而且对于创业团队,图吧的支持力度相当有限。 当时国内地图现状是:地图导航引擎都是各自规划路况,比如从中关村大街去天安门,路线如何规划、计算,没有地图商会提供这样的算法。对于 HUD 产品,除了没有地图资源外,还需要花钱购买一些许可证,张佳用「挺痛苦」来形容他们当时做 HUD 的窘境。 在产品思路上,哈德做了一款「很重」的手机 App,内置导航地图以及各种信息和功能,利用 App 将内容显示和导航信息推送到 HUD 上,HUD 则相当于一个显示屏。等他们做完这一代产品才发现当时的主流是在 HUD 内置从底层重新开发的安卓系统,于是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做第二代产品…… 随着打车、租车软件的爆发以及更多出行类的创业公司越来越需要地图提供商的导航,在这一市场需求刺激下,2014 年年中高德逐步开放导航 SDK。 在张佳看来,真正的转机是 Navdy 在 2014 年下半年的众筹大热,带动了国内一批创业者进入 HUD 领域,也带动了整个 HUD 的产业链,从导航到语音,都进一步开放接口。那时他们才开始用语音引擎做交互、 UI 以及应用开发。 产品做了一年半,在 2015 年的 CES 展上,张佳和他的团队展示了一款前装 HUD 样机,体积特别大,能直接投射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显示效果还算不错,他们依靠这个样品拿下了上汽的订单。 广景科技是一家微投光机供应商,在 2014 年以前一直为宏碁、华硕、飞利浦、坚果、极米等公司的投影仪产品提供光机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