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梦游,大家的脑海里可能会呈现出影视剧中设置的场景:穿着白色睡袍的长发少女,平伸着双臂,闭着眼睛慢悠悠往前走。家人见了又是害怕又是担心,一方面觉得她行为可怖,另一方面又担心叫醒她会把她吓死或者吓傻。 那么,现实生活中真的是这样吗? 一、梦游是啥样? 梦游症(somnambulism)是异态睡眠(parasomnias)的一种。异态睡眠还包括夜惊(睡眠中陷入强烈的恐惧和焦虑,但是醒后无法回忆)、腿多动综合征等等。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梦游的表现比较寻常,比如在床上坐起、穿衣服、脱衣服、在房间里行走等。少部分梦游者会进行复杂的运动,比如做饭、爬窗、开车等等。 梦游的时间为几秒钟到30分钟以上不等。 梦游时,通常眼睛是睁开的,眼神清澈明亮。走路的姿势则跟平时一样,并不像有些电影里展示的那样双臂平伸向前。 如果跟梦游的人说话,他可能会有简单的反馈,比如缓慢地说话,掺杂着让人搞不懂的词句。 二、叫醒梦游的人会把其吓死? 叫醒梦游的人是不会把他吓死的,这就跟你梦见自己死了结果被吓死一样不可思议。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1-15%的人会发生梦游,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梦游的人因为被叫醒而死去。 当然,唤醒梦游的人的确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想想你入睡时在床上,醒来却在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这不仅会让人晕头转向,还颇有些惊悚吧。也有一些梦游者在唤醒时会有暴力行为。 因此,为了尽可能减少突然唤醒带来的健康损伤和人身伤害,应该尽可能温和地引导梦游者回到床上睡觉,而不去唤醒他。 通常在他次日醒来后,多半不会记得梦游这回事。 同理,梦游时被叫醒也是不会被吓傻的。与梦游相关的睡眠和精神问题会影响学习记忆的质量,但梦游不是原因。 三、为什么会梦游? 说到为什么会梦游,我们得先了解下睡眠本身。 人睡觉的时候,大脑并不是静止的,无意识的行为也不是绝对的消失。控制意识和运动的是两套不同的神经系统,如果意识安静,行为却活跃,就可能发生梦游。 根据大脑的活动性可以将睡眠分为不同的阶段,从浅睡到深睡到做梦,周而复始,通常一晚上要经历五次循环。 梦游主要发生在第一个循环的深度睡眠时期,这时候大脑意识最为安静,因此最容易发生无意识的梦游。如果增加深度睡眠的时间,发生梦游的概率也可能会增加。 不论大人还是小孩,睡眠不足、情绪问题、压力太大、发烧都是引起梦游的原因。不过成人和儿童的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 梦游大多发生于儿童,一方面,他们的深度睡眠时间较长,给了梦游更多发生的机会;另一方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也容易诱发梦游。 遗传因素也很重要。一项针对加1940名加拿大魁北克省儿童的研究发现,父母都存在梦游行为的儿童,超过60%会发生梦游,是父母无梦游史儿童的7倍。如果父母只有一人发生过梦游,那么他们的孩子发生梦游的概率是父母无梦游史儿童的3倍。 青春期后,梦游的情况得以好转。成人梦游的发生率仅为2.5%,主要与压力过大、睡眠缺乏或者睡眠不规律、酗酒等生活方式有关。 服用安眠药、兴奋剂、抗组胺药等药物,也可能诱发梦游。 以安眠药为例,美国曾经发生服用安眠药后梦游开车等惊险案例,为此FDA对安眠药的使用做出警示,尤其对13种安眠类药物的副作用进行了标志规范,要求生产厂家将梦游开车或者梦游打电话、吃东西等不良反应列入其中。 除了发烧之外,心律异常、腿多动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精神病等疾病也会引起梦游。 四、梦游有害吗? 青少年轻微的梦游应该说是正常的,也是温和无害的。随着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大多数梦游会自行消失。但是,有些梦游的人可能在无意识中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举动,甚至可能杀人或自杀。 有些还人会呈现出比清醒时更大的力量,比如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Sandy就曾经在梦游时把卧室门从铰链上扯下来。 为避免梦游造成的危害,对于这类人,需要多加注意,积极治疗。 前面说到,梦游者突然被唤醒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惊吓,而且部分人比清醒状态下更容易出现暴力倾向。 从这个角度看,不去叫醒梦游的人,也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五、怎样可以不梦游? 前文说到引起梦游的原因很多。因此,对症下“药”,梦游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1、对于发育不成熟引起的青少年梦游,如果行为温和,可以不加干预。只要注意把他引导回床上睡觉即可。 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要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并尽量确保充足的睡眠,睡前尽可能地舒缓心情,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那些令人兴奋的饮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