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康农业对生猪业务逐步剥离,并不断海外并购,将业务扩展到肉羊的养殖和销售、牛肉的进口和销售、婴儿奶粉和液态奶的进口和销售。目前,转型尚未给大康农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倒是公司的理财收益有效对冲掉公司主业的亏损。 大康农业资本运作背后,是“鹏欣系”操盘。与“鹏欣系”其他上市公司一样,大康农业的并购标的往往选在海外,通过高送转扩大股本再质押协助扩大上市公司板块。 新京报记者发现,截至2016年三季报,鹏欣系所持三家A股上市公司股份几乎全部被质押。 主业亏损,靠理财收益盈利 2月9日,大康农业公告显示,公司及子公司纽仕兰、大康雪龙购买了理财产品金额累计4.83亿元。4.83亿元,是大康农业2015年归属净利润的161倍,却不到大康农业目前理财产品计划的五分之一。 2016年上半年,大康农业董事会、股东大会同意公司及子公司,合计使用不超过27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投资保本型理财产品,并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016年4月)十二个月内可滚动使用上述资金额度。 在过去一年中,大康农业购买理财产品均为保本型,年化收益率大多在3.5%至4%之间。 2015年,大康农业实现理财收益共计1.49亿元,同比增长37.99%。2016年上半年,实现理财收益0.3亿元,同比下降58.64%。 反观大康农业的业绩,2015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0.97亿元,加上非经常性损益,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299.72万元。2016年上半年,大康农业扣非净利润788.33万元,但在三季报中,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亏损568万元,整体净利润为2386万元。 可以看出,过去近两年中,公司主营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通过理财产品的收益,实现微弱盈利。 大康农业2010年上市,彼时名为大康牧业。大康牧业在招股书中称,独创了“公司+基地+养殖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致力于成为中国一流的优质猪肉供应商。 2013年9月,深交所对大康牧业及其相关当事人通报批评,原因是2012年全年净利润预告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重大差异,且未及时修正。事后,新京报报道了大康牧业还涉嫌上市前资产收购造假,募投项目实际进展与信息披露不一致等。 同年,大康牧业通过定增的方式,将控股权交给上海鹏欣的实际控制人姜照柏。 上海鹏欣入主后,开始对大康牧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康牧业在2013年年报中称,公司主营业务发展面临瓶颈,公司董事会经过仔细研究、多方论证后,启动了非公开发行股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即在公司原有的生猪养殖基础上引入羊肉、牛肉、婴儿奶粉和液态奶等业务,以期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至2015年底,大康牧业主业仍不见起色。据2015年年报,公司采取资产托管、承包经营或出售相结合的方式,对生猪业务进行逐步剥离。2016年5月底,大康牧业更名为大康农业。 海外并购“越挫越勇”,从牧业转型农业 上海鹏欣对大康牧业的资本运作,还体现在对外并购上。 2014年6月,大康牧业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欲通过募集资金收购新西兰北岛牧场和洛岑牧场。大康牧业希望通过收购,形成奶源自给自足,摆脱对第三方供给的依赖,减小奶源价格波动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打造一条从“牧场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该项目后来虽然得到国家发改委备案,但大康牧业称与交易对手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终止筹划“重大事项”。 两个月后,大康牧业称将收购新西兰弗立明牧场,后因未递项目申请文件,未达到不动产买卖协议的生效条件,遂取消。 2015年1月,大康牧业称将以不超过2.15亿元的金额收购新西兰佩尼牧场的相关资产,最后也没有成功。大康牧业在2015年年报中用“迎难而上,积极争取”来形容海外收购。 在此期间,大康牧业与天堂硅谷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为50亿元的国际农业产业并购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优质农业产业资源、技术项目。 2016年4月18日,大康牧业拟以不超过14.57亿元对澳大利亚牛肉生产商Kidman公司80%股权发出要约收购。不过,澳大利亚随后“否决”了该项收购。 大康农业2016年半年报显示,其于2014年提出的收购克拉法牧场获得新西兰政府审批机构批准。公司在巴西的大农业项目也完成交割。随着首批海外并购项目的逐步落地,新的商业模式初现雏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