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新年,atv,我们出发,回到故乡。日复一日的忙碌停住脚步,时光与回忆短暂接续。 让我们记挂的是,在城镇、在农村,在故土乡情的牵绊中,那一张张热情洋溢又或饱经风霜的面孔,时刻诉说着小人物与大时代的故事。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信仰?经历着怎样的生活、命运?他们的人生,又是如何与波澜壮阔的时代发生勾连?对于2017,对于未来,他们有着怎样的心愿和期许? 作家奈保尔曾说,每个故事,每个人,都如盐粒般微小而珍贵。他们就是时代的“盐粒”,书写他们,就是书写时代的味道。 从今天起,剥洋葱将推出“记者还乡系列报道”,来纪录他们与这个时代的故事。 乡念,我们在家乡,相见,怀念。 张雪和叶坤一家人在准备年夜饭,这是他们领证后的第一个春节。新京报记者李圣洁摄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又是一个北京冬季里常见的雾霾天。也许是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缘故,年关将近,北五环外的回龙观社区显得有些冷清,大片大片小区整整齐齐地码在一片寂静里。 这天,张雪和丈夫叶坤提前一小时下班,回到回龙观的出租房里收拾第二天回家的行李。这是一套50平米的一居室,房间整洁有序,一只崭新的空气净化器发出嗡嗡的声响,过滤着室内的空气。 2016年6月,两人结束了11年的恋爱长跑,在北京领取了结婚证,从此加入了北漂夫妻大军。叶坤研究生一毕业就结婚,成了名副其实的“毕婚族”。婚后,拥有自己的房子成为这个小家庭的大梦想。 辗转半年时间,他们经历北京房价的暴涨以及北京楼市调控的“9.30”新政,而首付一直是横亘在两人面前难以逾越的障碍。 终于,去年12月份,张雪和叶坤凑齐了首付。像大多数80后夫妻组合一样,两人都是独生子女。在北京买房,成为两家人共同的大事。为了首付,两家人分别卖掉了县城老家的一套房,并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留在北京 叶坤和张雪都生于1980年代末山东胶东的一个小县城,两人大学相恋。3年前,大学毕业的张雪考上了北京的公务员,叶坤则考取了在北京的研究生,结束了长达8年的异地恋。 叶坤的父母不太希望唯一的儿子留北京。叶坤父母身体不太好,希望儿子毕业后能离家里近一点。 顺利拿到北京户口的张雪则对于留下十分坚定——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和父母能享有更好的医疗条件,要克服一切困难留在北京。 这是很多北漂一族来北京闯荡的初衷。2016年6月,叶坤研究生一毕业,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马上领证。“当时也顾不上什么黄道吉日了,6月22日我的户口就要迁出,我们觉得618读着挺顺的,j2直播,那天就去领证了。”叶坤笑着说。 两人随即在回龙观租了一间50平米的商住两用房,房租加水电费一个月大概4500块钱。身份的转变以及终成正果的爱情让这对新婚夫妇对即将展开的生活兴奋不已。 张雪一个月工资5000元,叶坤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的基层单位工作,每月薪水4000块。夫妻二人虽然过着月光生活,但两人一起游泳、滑雪、看电影,一起参加了北京的半程马拉松,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腊月二十八,年关临近,回龙观大街上空荡荡的,车辆稀少。新京报记者李圣洁摄疯狂的楼市 可一说到买房,两人眼中闪过一丝失落,这半年的紧张焦虑让他们感到疲惫。叶坤说,“上学的时候也没太关注房价的事情,觉得暂时与自己无关。” 而在张雪的意识里,结婚买房生子,必须在30岁前完成。她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接受的家庭教育让她本能地抗拒动荡、充满变数的生活,能安安稳稳地维持这种“小日子”便是她眼里最大的幸福。 婚后两个月,两人开始看房。没有看房经验的夫妻俩被当时疯狂的楼市吓了一跳:“中介都没时间搭理我们,每次出来一套房源就问我们要不要,不要的话第二天涨价几十万都有可能。然后第二天再去看就没有了。” 两人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后在中介的带领下四处看房,看完3—5套才精疲力竭地回到家,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压力让他们紧张焦虑起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