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项义妹 每经编辑 赵桥
“跨年霾”后,雾霾再次来袭。据新华网消息,1月17日北京空气为中度污染,而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临汾等14个城市启动了红色预警;唐山、济南等13个城市启动了橙色预警。在各地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的背景下,防霾口罩也出现热销。 而目前在国内的防霾口罩领域,一家美国科技公司3M抢走了“雾霾商机”,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那么,国内口罩行业企业为何做不好一只口罩?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多家企业和行业人士剖析深层次原因。 随着雾霾天气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防霾口罩也逐渐走进大众生活。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在国内的防霾口罩领域,却被一家来自美国的科技公司——3M占据了很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年口罩行业十大品牌企业》,前五名分别是3M、绿盾、霍尼韦尔、优唯斯和白元。其中,只有绿盾一家属于中国本土品牌。 国内口罩市场3M一家独大 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统计,中国各类防护口罩年需求量在8亿只左右,其中民用口罩在2亿只左右,占需求量的25%。 在口罩行业连续火爆的同时,atv,大量企业进入口罩行业,包括跨行业企业,比如医药行业、日用消费品行业的企业。据新华网报道,目前我国有近千家口罩生产企业,预计每年生产各防护类口罩约6亿只左右。而在2013年之前,这一数字是500家。 口罩行业已存在很多年,但一直发展缓慢,缺乏强势品牌。长期以来,国内口罩市场被外资品牌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年度口罩行业企业排行榜》显示,2015年国内防霾口罩品牌前五名依次分别是3M、绿盾、霍尼韦尔、优唯斯和白元。除绿盾外,另外四家都是清一色的外资品牌。 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预测,3M可能承包了国内整个防霾口罩市场大概90%的份额,而绿盾则占领了剩下10%份额里面的一半,其他品牌瓜分剩下的5%。 雾霾的出现,一定程度提高了消费者对口罩产品的认知,同时带动了口罩产品销售。但是国内上千家口罩生产企业为何输给了3M一家呢? 绿盾口罩CEO赵丹青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3M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本身拥有较强的品牌效应,而且多年以来,3M在工业防护领域一直都是一家独大,本来市场存量就非常大,后来3M口罩从工业领域卖到民用领域,消费者对于这个品牌也还是比较服气的。 在国内生产企业数量激增的同时,各种乱象频发,比如恶性价格竞争、劣质产品充斥等,整个行业无序竞争明显,发展较为混乱。根据江苏省质监局日前发布的数据,在160批次的口罩中,监测发现99批次存在质量问题。 国内品牌输在技术、营销和渠道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国内防霾口罩企业之所以败给3M等外资品牌,除了品牌积累方面的原因之外,在技术、营销、渠道上也存在差距。 防霾口罩生产商苏州世康品牌营销经理崔玉果就表示,专业防霾口罩的生产专业技术度还是挺高的,尤其对模具的要求非常精密,很多小厂商根本做不到,所有产品都要经过严格测试,差一点点就不符合标准,有可能一批产品出来全部报废。 3M中国公司公关部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3M专有的高效静电滤棉技术,相比较传统的过滤材料,在不提高呼吸阻力的前提下,提高过滤颗粒物的效率。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雷利民则表示,虽然国内外口罩生产商在技术上不能说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但差距并不大。相比之下,两者在品牌上相差非常远,目前国内防霾口罩生产企业还停留在模仿大品牌产品、替别人加工赚取加工费、培育自有品牌的阶段。 在雷利民看来,加大品牌营销投入和多元化渠道建设,才是国内口罩生产企业当前的重要任务。传统劳保、防护产品的销售渠道很特殊,基本上都是走劳保商店的小批发、小代理渠道,目前防霾口罩基本上在药店、超市都可以买到,外资品牌非常牢固地掌握了这些线下渠道,并且每年都会有很大的品牌推广力度。中国企业在这些方面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