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要闻 >

wzatv:纪录片《塑料王国》在朋友圈火了 背后要关注什么(3)

时间:2017-01-06 23:36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手机看新闻 点击:
《数读》报道还提到,2010年时,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授Josh Goldstein曾到中国内陆追踪废塑料回收加工线,当时他得到的官方统计数字是中国有6万左右的家

  《数读》报道还提到,2010年时,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授Josh Goldstein曾到中国内陆追踪废塑料回收加工线,当时他得到的官方统计数字是中国有6万左右的家庭式废塑料处理作坊,而在距离北京120公里的河北文安县,这个北方塑料垃圾的最大集散地,一度就分布有2万家。大量国外无法用低成本环保途径处理的废塑料被运到这里,成为当地人致富的主要途径。

  尽管因为脏乱差等污染因素,很多类似文安县这种废塑料回收作坊被当地政府反复取缔,但因为这个产业有利可图、成本低下,所以在华南、华北、东南沿海等很多地方迅速扩散,这并不是一个地方的现象。然而,关闭废塑料作坊、停止使用塑料制品的呼声显然不切实际,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身边几乎所有的日用品都无法使用;同时,如果废塑料得不到有效回收处理,它们中大部分不是被填埋,就是最终被倾倒进了海洋。 纪录片《塑料王国》在朋友圈火了 故事的背后还需要关注什么

  塑料垃圾中的生活

  纪录片获奖后,王久良在获奖感言中说到,“希望这部片子能拉近你我的距离。”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部片子让王久良参与进了两个家庭的生活,而片子拍摄结束后,他也改变了两家人的生活轨迹,尽管他仍旧为那些无法改变的贫困而感到绝望。

  从2012年到2014年,王久良生活在两家人的世界里。坤是中国山东沿海地区一家废旧塑料回收作坊的作坊主,彭是他的四川籍雇工。两家人靠“干塑料”谋生:把废旧塑料分拣、清洗、磨浆、造粒,然后卖出去。他们在作坊里工作也在作坊里生活,包装袋、海报、快递单、腐烂发霉的牛奶盒、医疗回收垃圾……小山包似的垃圾堆积在生活的院子里。

  而他们正是纪录片的主角。

  王久良曾向南方周末这样描述他们一起生活的日常,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不到三十岁、自称“老农民”的坤,会把压制成型的塑料粒放进嘴里,用牙轻轻地咬,以品鉴其成色;他勤勉、吃苦,身体坏了也不去医院,怕查出毛病影响生计,却能兴致勃勃去看车展。

  坤看不起彭,因为彭喝酒,不能让孩子上学。彭一家住在作坊里,用废旧塑料生火做饭,把那只铝锅熏得里外漆黑。捡来的塑料布糊墙糊顶棚,消费社会的讯息布满他们的四壁。孩子在废旧塑料堆成的小山里嬉戏。彭的妻子在与作坊一墙之隔的菜地露天生产,诞下家中第五个孩子。十天之后,还是在垃圾堆旁,趁着分拣垃圾的间隙,彭的妻子哺乳那个出生没几天的新生儿。 纪录片《塑料王国》在朋友圈火了 故事的背后还需要关注什么    纪录片《塑料王国》在朋友圈火了 故事的背后还需要关注什么    彭的女儿依姐和妈妈、新出生的弟弟(来源:北青深一度) 彭的女儿依姐和妈妈、新出生的弟弟(来源:北青深一度) 依姐的弟弟在看一张印有德国国旗的纸 依姐的弟弟在看一张印有德国国旗的纸 彭在工作时的“全副武装”(来源:北青深一度) 彭在工作时的“全副武装”(来源:北青深一度)

  王久良称,找到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2012年,《塑料王国》实拍前两个月,王久良“根本见不到人”,只能远远拍拍货场和小作坊的“风景空镜头”:一集装箱一集装箱废旧塑料倾卸到货场,被南来北往的卡车拉走,再卸到小作坊。小作坊上空腾起白烟或红色、紫色的雾霭,远远可以闻到刺鼻气味。

  在华北一家回收作坊,吸毒的彝族工人对王久良说:你拍我可以,拍一次两百块。王久良前后还花了两万块买废旧塑料,买最便宜的,借挑货之机进入工厂,“虽然不能拍,起看到了工作状态。”终于有家小厂允许王久良入内,后来被当地有关部门发现,所有素材作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