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山东电视台报道:山东潍坊一女子剖腹产后,肚子一直疼了两个月,记者介入调查后,得知原来她腹中是有一个“异物”,而这“异物”竟然是医生在她生孩子时“忘”在她肚子里的纱布! 反转:后经媒体调查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医疗事故”。纱布遗留是抢救时的措施,并非疏忽遗忘。通过病程记录单上的签名已证明:家属对纱布遗留是知情的,在节目上只是假装不知道。 10、“诈捐门”事件 11月30日上午,一篇《XXX,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中称自己5岁的女儿,被查出患有重病,医疗费高额难以承受。心急如焚的父亲没有选择公益捐款,而是选择“卖文”,如果多转发一次这篇文章,便会多增一元钱的筹款。此后该文在微信圈被刷屏转发。 反转:有网民称此事为营销炒作,作者女儿的治疗花费并不像文中所说的那般高额,善款远超治疗所需费用。当地卫计委、儿童医院也作出官方通报,截至目前医保报销比例超过80%。此后,事件又经历了“将所有赞赏资金成立基金会”到四方商谈后决定原路退回的反转。 舆情缘何频频反转? 反转舆情之所以出现,与一些媒体为抢时效、片面求快、抛弃新闻专业准则、不注重调查核实直接相关。一些“匆忙发声”而出现的新闻报道,在随后的调查核实中出现多次反转,如同一出娱乐闹剧。 一些缺乏把关机制的自媒体账户,为了赚取点击量,有意识地迎合和消费受众刻板心理,突出新闻事件中的对立因素,造成戏剧化、惊悚化传播效果,在舆情反转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何减少舆情“神反转” 很多新闻刚发生时,真相并不会“一揽子”全部呈现,需要媒体及时跟进,以专业精神抽丝剥茧,厘清线索链条,揭示真相,在采用信息源时,也不能听信一面之词,要有两个以上独立消息源交叉印证。 网络媒体从业者如何做? 转发新闻时,严格按照国家网信办公布的《可供网站转载新闻的新闻单位名单》中的新闻网站为范围进行选择,不违规转载;报道新闻时,媒体应发挥“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作用,通过深入调查揭示真相。不使用煽动读者情绪的标题,不刻意引导读者情绪;不把没有定论的热点新闻当做主题去评论等。 网民该如何做? 面对信息源模糊的“极端事件”时,应当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情绪发泄,多一些较真拷问,少一些盲目转发。尤其应注意,不要掉入“造谣推手”设置好的地域攻击、人身谩骂的陷阱中。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