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在北京西山设置了一个守灵办事处,定期拨些款项,短期守灵还可以,但年纪轻轻谁忍受得了长期孤苦?再加上当时国内形势风云变幻,每个人都在考虑着出路,到了1929年迁灵南京的时候,守灵办事处一大批人趁机离开了。可衣冠冢离不开人看护,谭惠全和极少的几名卫士毅然留下来。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北京沦陷。国民政府乱作一团,鞭长莫及,按期拨给留守人员的钱款停止。 没了经济来源,谭惠全等几名留守者陷入贫困,其他留守人员不堪穷苦,纷纷离去,只有谭惠全痴心不改,与家人一起默默地生活在碧云寺坡下不远处的水泉院。 “1938年,在全家人穷得揭不开锅时,我却出生了。那时父亲已经六十有余,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哥哥出去买回来点玉米面,煮成一锅稀汤粥,全家人分着吃;父亲则在山上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种些玉米、蔬菜充饥。只有院子里那眼甘冽清澈、源源不断的清泉我们才可以尽情享用。”谭志泉回忆。 谭志泉称,其实凭借父亲的名望以及手艺,养家糊口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出生广东的父亲不仅武功高强,还烧得一手地道的广东菜,他的厨艺在亲朋好友中口碑极佳。 当时,有不少在北京的广东饭馆愿以优厚的报酬请父亲下山,均被婉拒。原因只有一个,“他走了,就没人来守灵了。” 谭志泉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力不从心,衣冠冢险遭破坏。当时华北地区日军最高长官冈村宁次曾来到碧云寺,j2直播,在门口,父亲面对明晃晃的刺刀没后退半步,后经老人据理力争,日本人对衣冠冢也没有再纠缠。 周总理亲自过问 为谭惠全补发补贴 无论日子多么艰苦,哪怕家里的物品被变卖,谭惠全却始终珍藏着1912年孙中山先生发给他的黄呢制服,还有宋庆龄曾亲自为他佩戴的平叛奖章,他不仅将这些东西看作文物,更是一种对主人情感的延续。 195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时任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的周恩来带领各界代表到香山参谒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孙中山诞辰90周年,周恩来到北京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谭惠全穿着黄呢制服,佩戴宋庆龄颁发的讨贼勋章陪同参观已是园林局工作人员身份的谭惠全穿上黄呢制服,佩戴上平叛奖章,周总理一眼就认了出来,立刻发问:“这是不是那个讨贼有功奖章?”谭惠全说 “是”。 周总理又问,“那你当时是不是还有恩饷?”谭说“有恩饷”……这样一问一答,周总理才得知谭惠全的恩饷后来断了。他当即表示,这个钱人民政府要补发给谭惠全。 就这样,谭惠全每月除60元工资外,每月还多领60块钱补贴,由此一下子成了园林系统最高的工资。全家人吃穿用度再也不发愁,这笔补贴一直领到谭惠全去世。 谭志泉面对记者回忆到,当时父亲和周总理走到碧云寺衣冠冢旁的一株古树前,这棵树生了九个枝,被乾隆皇帝封为“九龙柏”。谭惠全说:“这树据说是预兆,树有九个枝,清朝就出了九个皇帝。”周总理说,“不是九个是十个吧?”然后,他开始一个一个数清朝皇帝的名字,数到第十个是宣统。 周总理笑着说:“第十个皇帝就是被孙中山先生领导人民打倒了的。所以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他的事业没有完成,我们后人要继续下去,还要发扬光大。”周总理对谭惠全说:“你是对国父有恩的人。” 1961年,忠诚的卫士谭惠全病逝,享年88岁。老人家去世前留下遗嘱:把他安葬于离碧云寺最近的万安公墓。这样,他就可以时时陪伴在孙中山衣冠冢旁,继续守护孙先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