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要闻 >

码报:聚焦抑郁症群体的自救与互助:抱团取暖(2)

时间:2016-11-09 03:32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手机看新闻 点击:
“病耻感也是很多患者不愿意就医的原因。”北京回龙观医院情感障碍科副主任医师王宁表示,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病了,她认为,“抑郁症患者需要有

  “病耻感也是很多患者不愿意就医的原因。”北京回龙观医院情感障碍科副主任医师王宁表示,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病了,她认为,“抑郁症患者需要有固定的朋友、友善的家庭,社会应该给予宽松的环境,重视而不鄙视。”

  互助社群为郁友提供了交友的渠道,医院也为患者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去年4月26日,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立了“匿名情感障碍互助会”,开展的活动包括专家讲座、患者互助和自我管理,建立的微信群总人数有七八百人,甚至根据不同类型划分:有帮助病人家属建立信心的“家属群”,还有“减肥群”——由因药物治疗导致发胖、需要控制饮食的患者组成。 北京回龙观医院为抑郁症患者和家属开展讲座。受访者王宁供图 北京回龙观医院为抑郁症患者和家属开展讲座。受访者王宁供图

  “在网上我们不做任何诊断,只进行鼓励和开导。”王宁告诉中新网记者,她一个月要看三四百名病人。10月5日当天,她工作了近10个小时,看了30个新病人。“以前我的嗓音还算清亮,现在都有些疲劳了。”王宁无奈地说。

  在情感障碍科不怎么宽敞的诊室内,一共有10名医生轮流值班。由于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群聊,有些病情较严重者甚至会排斥集体沟通的方式,这就需要医生单独和这类病人建立联系,无疑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

  抑郁症治疗、互助之惑

  目前精神疾病“就医难、专业医生少、就医不方便”的现状仍然存在。王宁细数,当初和她一起就读原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专业本科的约120人中,除了已经出国的人之外,大部分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其中在北京从事医生职业的仅有13人。这样的大环境导致王宁和她的同事必然面对较高的工作强度,也使得一些缺少医疗资源的患者转而在互联网上寻求帮助。

  中新网记者发现,网上还有一些互助社群,存在网站不更新的现状,能像长风、周宇这样组织起线下活动的,更是寥寥无几。张泽就是这样一个社群的发起者,他不是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社群是他当初的创投项目,但因为资金周转等原因无法维持下去。

  尽管网站已经不再更新,但在张泽管理的一个500人QQ群里,他还是要面对其中400多位有抑郁倾向、甚至已经被医院确诊为抑郁症的网友,每天仍有不少人在群里嘘寒问暖、答疑解惑。 长风(中)在天津和郁友、志愿者聚会。受访者长风供图 长风(中)在天津和郁友、志愿者聚会。受访者长风供图

  长风对此表示,“最近两年出来很多社群,也‘死’了很多,很多所谓的公益都是喊得多、做得少,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又很难知道我们这个群体的需求,我们现在所做的不是治疗,而是希望郁友回归生活。”

  由于在圈内小有名气,不少郁友把长风当作了心理医生,这让他感到很头疼,他不止一次地说,“我不做抑郁症治疗,要治疗的去找医院。”他在朋友圈里不愿提起抑郁症,总是用首字母缩写“YYZ”来代替,长风解释,“我现在有了家庭,有了我的生活,我还要继续‘修行’。”

  虽然长风已经忙到很久没去组织开会,但他还是难以做到完全不打理这个社群,他指出,互助社群存在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不愿再招郁友当志愿者了,但非抑郁症患者又很难真正理解这份工作。”

  在长风看来,有些郁友来当志愿者,更多的是想治疗自己的病情,康复后就走了。“你不能强迫每个抑郁症患者都来他的经历,我其实是个奇葩。”他自嘲道。(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