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20分钟手术全程由超声影像定位操作,气氛十分紧张。
医生在为谢女士做康复检查。
治疗中使用的导管和穿刺针细如发丝。
大洋网讯 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小心脏只有杏仁大,能做“心病”治疗?听起来匪夷所思,却真实发生了! 9月22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全国首例胎儿心脏病宫内介入治疗手术,39岁的谢女士腹中28周的先心病宝宝,在中外专家团队的密切合作下,“通波仔”救右心室,免遭夭折之祸。还有10周,这个“新(心)生”宝宝就将出生。 此例“胎心术”,全球能施行的不超过10家医院,不仅填补了我国胎儿心脏病宫内介入治疗的空白,也标志着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开创了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新的里程碑。 穿刺路径: 孕肚子宫壁羊膜腔胎儿胸壁胎心右心室胎心肺动脉瓣 记者面前的谢女士,全身散发着母性光辉,还有10周左右,宝宝将出生。“术后我和宝宝足足长了八九斤!”谢女士说,省医心研所的医生都称赞她是“最勇敢的妈妈”,她却认为,是他们给了她最贵重的生日礼物——全国首例胎儿心脏病宫内介入治疗,正是在她40岁生日前两天做的。 如今想来,初知腹中二宝患有严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全家大惊失色的日子,只不过是1个多月前。 风波迭起:二胎患严重先心病 谢女士是一名高校教师,有一个两岁多的儿子。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谢女士开始盼为儿子添个伴。尽管验出身体存在输卵管堵塞的情况,今年3月,她还是成功怀上了二胎,全家人都十分高兴。 不料一波三折:21周产检时医生发现,胎儿患严重复杂先心病:右心室发育不良、三尖瓣发育不良,肺动脉严重狭窄至接近闭锁!如果妊娠继续,宝宝可能变成单心室,这几乎就是中止怀孕的指征,多名医生建议“放弃”。“我从未有过一刻犹豫,绝不放弃!”她被建议到省医心研所碰碰运气。 誓不放弃:孕妈勇试新技术 谢女士来到省医心研所时,孕期已26周,一场心外科、产科专家会诊迅速开展。 省医心脏母胎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潘微介绍说,检查发现,胎儿病情的元凶是肺动脉瓣膜闭锁,血液从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时,受阻返流冲刷右心室,导致心室肥厚、不发育,也使三尖瓣发育不良。更令人捏把汗的是,解除瓣膜闭锁后,起码需要4周时间宫内发育,才能帮助右心室“长回来”,时间不多了! 专家组给出治疗方案——尝试胎儿心脏介入治疗:利用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经孕妇的腹壁、子宫壁、羊膜腔、胎儿胸壁等组织结构,抵达胎右心室、胎心肺动脉瓣膜处,送入球囊并扩张,撑开肺动脉瓣,恢复右心室至肺动脉的血流。 专家坦言,这是国际最先进的胎儿心脏病宫内介入治疗,国内尚无先例,欧美也只有约200例,全球不到10间医院敢做能做。手术本身难度非常大,26~28周的胎儿心脏只有一个甜杏仁那么大,术者一不留神或胎儿轻微一动,都可能穿破心脏,危及性命。 “我接受手术方案,争取做国内首例,拼了!”谢女士说。 首战失利 胎心率放慢即刻暂停 手术推进驶上快车道。省医专家与奥地利同行多次探讨最安全术式,决定了孕28周“窗口期”手术,还确定术中对孕妇全麻,保证术中胎动完全停止。两名奥地利专家也飞到广州支援。术团队分析了适应症、并发症,拟定了各种风险处置预案,大到超声机,小到一根穿刺针,都在细致准备。 9月20日,潘微团队监测到胎儿体位合适,胎心正面对母体腹壁,事不宜迟,决定次日实施手术。 9月21日一早,各科专家齐集,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主委、省医院长庄建亲自指挥,奥地利专家与省医专家一起上台。介入术全程由超声影像定位、操作,除了显示器,其他非必要光源系数关闭。在幽暗光线下,穿刺针步步向前,从非常狭窄的胎儿胁间隙探进,成功进入胎右心室,一点点穿过肺动脉瓣,到了最后的关键一步——放入球囊扩张!突然,仪器监测到胎心率放慢,胎心收缩幅度下降!手术即时中断,即刻给药干预,胎心恢复。“就是电闪火石间,意外发生到胎心恢复,不过10秒。”心儿科主任张智伟回忆。并不是医生胆小——万一胎心率持续下降,胎儿将胎死腹中!宁愿首战失利,也要避免这个最坏的结果。幸好,超声评估确定,胎儿状况良好。 再战圆满 母胎失血仅4毫升 回到病房,谢女士清醒过来。专家征求她是否愿意再尝试手术,谢女士立刻同意,“当时只担心专家不愿或不敢再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