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由此深深地感觉到:重要的不仅仅是我们应该对自己民族的伟人先贤们心怀敬意,重要的还有我们如何去纪念,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像鲁迅这样的先辈们的事迹和成就,并将他们的精神传承发扬下去,让他们都能成为我们生活上的伙伴,精神上的向导。这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并非某个家族的事业,而是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来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鲁迅曾经站在时代的转折点,引领着中国人的精神从古旧走到新生;现在的我们,更应该继承他的理想和信念,去开辟更多的可能。 因此,站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在鲁迅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纪念年之际,我认为,当下最重要的工作,是应该让我们的心目中的鲁迅形象回归他的“本色”: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精神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敢爱敢憎,敢说敢言,风趣幽默,个性鲜明。我们对鲁迅的解读也不仅要有“鲁研”,更要有“鲁普”,即鲁迅的普及,就是以一种更为平易近人的方式,向广大人民传播鲁迅的精神人格和智慧,引起他们的兴趣与注意,从而促进鲁迅精神的传承。这正是我和我的父亲创立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以及鲁迅文化基金会时所抱有的心愿。最近几年,我们开展了许多文化普及活动:开讲座,办展览,atv,举行大师对话,发起文化论坛,今年十月我们还将举办四个城市的文化长跑,十二月将在国家大剧院奏响鲁迅交响乐组曲。我想,通过这些普及活动,才能让大家由接触到理解,由理解到敬重,由敬重到发扬,这才是我们今天与鲁迅对话的最好的方式,才能使鲁迅以及其他像鲁迅一样的伟大先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得到最好的继承与传播。为此,我有几点建议,供大家一起探讨: 1、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新时代做好鲁迅的普及工作,在海内外讲好鲁迅故事。我时常在想,科学家们在做科研的同时,也会写一些科普读物,鲁研学者们是否可以考虑在写论文的同时,针对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写一些“鲁普”读物呢? 2、全国高中新课改之后,针对语文课本中的鲁迅教学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从以往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更注重培养兴趣,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鲁迅阅读中。期待各位一线教育工作者能在这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3、引导社会舆论重点关注鲁迅的“立人为本、独立思考、拿来主义、韧性坚守”精神,在“十三五”期间,在创新中国的历史时刻,充分发挥鲁迅思想精神的引领作用。 4、讲好中华故事,拓展大师对话范围,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大思路下,做好鲁迅思想文化的国际传播,加强文学领域的相互交流借鉴。 5、鲁迅文化基金会力图打造一个跨界平台,让学术界和企业界联手,发挥各自优势,一起去创造新的文化成果。我们近期正在编辑出版《世界鲁迅研究丛书》,建设左翼文献数据库,也是采用了这样的思路。我们希望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优势,做好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工作。 位于上海鲁迅公园的鲁迅先生雕像。 视觉中国图鲁迅是属于已经过去的那个时代的一员,但鲁迅也是属于现在的,是我们理应铭记和尊崇的对象,鲁迅更是属于将来的,他恰似一道不灭的火炬,在不断的传递中照亮未来的路途。 最后,让我们站在这过去与未来之间,向着那些伟大的先贤和英雄们,鞠个躬、敬个礼,大声地说一句,在我心中,永远有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